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規劃》提出,
《規劃》提出了針織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的四大重點工程:智慧工廠工程、綠色制造工程、品牌推進工程和全球布局工程。
4月13日,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六屆第二次常務理事擴大會暨第六屆“申州杯”全國針織科技大會在上海舉辦。《針織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在會上正式發布。《規劃》對針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成績進行了總結,并指出行業面臨的形勢,同時提出了針織行業“十三五”期間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
《規劃》提到,“十二五”期間,在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不斷推動下,針織行業穩步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針織企業戶數為5739戶,其主營業務收入為7152 0173 3840.58億元,與2011年相比累計增長24.42%,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61%;利潤總額為398.36億元,比2011年增長38.25%,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43%;行業發展增速較“十一五”期間有所放緩。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為11%左右,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5%左右。總體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
內銷市場對我國針織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其中,規模以上針織企業內銷比重已由2011年的64.48%上升到2015年的72.62%,內銷比重年均提高8.1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是,在“十二五”時期,我國針織產業“大企業化”格局逐步形成。2015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戶數為5739家,較2011年累計增長5.71%;主營業務收入完成7152 0173 3840.58億元,較2011年累計增長24.42%,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61%;出口交貨值完成1963.55億元,占針織行業出口總額約30%左右;利潤總額實現398.36億元,較2011年累計增長110.2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43%,遠遠高于紡織行業6.9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銷售利潤率5.55%,也高于紡織行業利潤率平均水平(2015年為5.46%)。同時,行業涌現出寧波申洲、青島即發、江蘇東渡等銷售額過百億的針織行業領軍企業。
發展目標繪制未來藍圖
行業持續穩步發展
行業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得到全面優化,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出口穩中有增,全行業出口總額保持1000億美元左右;“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實施,對外投資有所增長。
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繼續推進服用、裝飾用和產業用針織產品的均衡發展,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傳統
品牌建設取得突破
鞏固優勢產品品牌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明顯優勢的針織細分領域的優勢品牌。形成10~15個擁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在國際市場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服飾品牌,擁有一批融入國際**服飾企業供應鏈的面料品牌。
構造體面勞動和安全生產的行業發展軟環境,造就一批滿足現代企業需求的優秀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完成行業人才更替,穩定人才隊伍。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設計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重、**工及技師占工人總數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兩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達到新水平
進一步普及綠色發展理念,節能、節水新技術實現研發突破并在行業中得到推廣應用,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物控制技術進步明顯,相關新技術應用大幅度普及,綠色發展達到新的水平。
發展一批現代
加大對品牌企業和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構建中介機構、專業市場等現代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集群優勢。造就一批代表行業先進生產力,具有較高區域品牌影響力的面料、
重點任務為產業指明攻堅方向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關鍵技術研發。新型原料研發應用方面,實現新型、差別化、功能性纖維(含高性能纖維)及各種天然纖維在針織產品開發中的應用,提升針織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新型編織技術研究方面,重點解決針織整體編織及針織結構增強、針織恒張力編織技術,推廣針織成形編織技術、經編集成控制與生產技術等。針織產品性能表征及數字化技術方面,重點解決內衣舒適性及評價指標,針織
加強
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水平
提升針織裝備智能化水平。裝備的智能化和網絡化連接是實現針織行業兩化融合的關鍵。在針織裝備中引入信息技術,通過嵌入傳感器、軟件控制系統、人機交互系統及其他信息元器件,利用先進制造技術,形成信息技術與針織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融合,開發具備數字通信、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和控制功能的智能化針織設備,加強智能設備的推廣應用。
提升生產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優化針織產品智能化生產工藝,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終實現全流程智能化模式生產。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完善清潔生產管理。加強清潔生產宣傳,積*推動
加快綠色改造升級。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鼓勵企業積*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廣低碳節能先進技術。加強新型
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推進資源能源的高效循環利用,重點推廣廢水及廢氣余熱回收技術、廢水短流程雙膜法濃水循環中水回用技術、廢水脫色處理回用技術、絲光淡堿回收技術、廢渣資源化和污泥減量化等技術及裝備,工業園區采用集中供電、供氣,進一步削減小鍋爐比例。
完善產品標準體系
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發揮行業組織和標準化技術機構作用,搭建多方參與平臺,加強行業
完善產品標準。積*開展新興交叉領域和市場需求空白領域的標準研究,緊貼市場需求,圍繞針織
推進行業品牌建設
建立快速反應體系。推動傳統針織服裝由以制造商為中心向以用戶市場需求為中心的轉變,利用現代網絡和信息化技術連接目標合作伙伴,將市場銷售、服裝與面料生產、原輔料與服務的供應商之間的業務聯系,通過供應鏈管理系統整合成為遵循市場價值規律新的商業渠道。
加速行業品牌建設。堅持市場為導向,多種經營渠道相結合,不斷加強市場的開發與培育,完善和創新營銷模式。進一步加強網絡銷售渠道建設,重視渠道建設平臺的選擇、渠道沖突、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問題,形成有效的網絡銷售渠道管理機制。
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推進職業培訓。引導企業關注行業新技術動態,重視人才的培養,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和職業能力,使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為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奠定基礎。
開展技能競賽和設計大賽。通過競賽等方式推出和表彰行業人才。開展職業(如緯編工、經編工、橫機工、服裝制版師)技能競賽,擴大職業技能競賽范圍,推動職工的繼續教育培訓、新操作法的推廣以及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創新活動的蓬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帶動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專業技術及技能人才、企業適用型人才、**管理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人才創新激勵機制,在設計、研發、營銷、管理等方面充分發揮人才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發展現代產業集群
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特點,不斷強化商業模式創新、渠道創新、金融服務創新,提高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
打造高效產業園。推動產業集群以系統效率提升和
優化行業布局
中西部
國際資源有效配置。國際產業轉移是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是國際經濟協作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趨勢。作為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的針織服裝制造業,將部分落后或低端產能轉移東南亞、南亞等地區,充分利用轉入國的勞動力、土地、政策等優勢,解決低端產能擴張或實現在轉入地區的再造升級,并為國內針織產業向高端的設計、研發、市場營銷等領域深化,加速轉型升級提供窗口期。結合國家“
四大重點工程彰顯產業轉型決心
智慧工廠工程
智慧工廠是現代化工廠信息化應用發展的新階段。它通過配置滿足企業管理要求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依靠信息技術處理手段,實現生產數據采集和生產計劃的集中控制,改變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進行,構建高效、節能、綠色、舒適的智能化、人性化生產企業。
綠色制造工程
完善綠色制造升級體系。綠色制造要求產品從原料、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全產品生命周期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小,資源利用效率*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針織綠色制造涉及針織原材料、低碳節能先進加工技術、綠色環保產品的生產、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等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等多項內容。強化綠色監管和企業綠色制造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制度,推進環境/能源管理體系和認證。
品牌推進工程
提高產品創意設計能力。強化對紗線、面料和服裝
全球布局工程
平衡低端產能轉移與高端產能提質增效。引導企業“走出去”,通過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區,紡織服裝產業政策等環境考察,引導國內優勢企業將底端產能適當轉移至要素成本、政策環境有競爭優勢的地區,再造或升級企業生產能力,鼓勵企業通過充分發揮自身資本和技術優勢,利用轉入地優勢資源,實現我國針織產業的跨國經營和資源的國際優化配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