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內一線服裝品牌的擴張,無論從營銷手段還是門店數量增長,近兩年一直被市場看好。但值得警惕的是,在服裝業井噴式發展背后,席卷全國的反腐風暴漸漸讓奢侈服飾變成“皇帝的新裝”。
?
一些奢侈服飾品牌亦不得不改變銷售策略,急速擴張后的苦果漸漸呈現,奢侈服飾告別黃金年代或許就在眼前。
?
身份:新貴階層之需
?
2011年4月英國《衛報》曾報道,中國對高端時尚奢侈品牌的愛好達到新高度。
?
據美國服飾經銷商Coach統計,在中國高達12億美元的箱包市場上,男性消費比重占到45%。
?
有數據顯示,在奢侈服飾長長的消費名單中,更多的是來自于中國的企業高管和企業家們,他們是中國的財富新貴。
?
無疑,那個年代曾是奢侈服飾的黃金年代。
?
據深圳某一線服裝品牌北京區分公司銷售督導于女士回憶,上世紀90年代奢侈服飾概念才被數家高端品牌引入國內,但出乎意料的是,只占人口比例不足2%的新貴階層卻在20年內購買力百倍躍升,這批人撐起了全球30%奢侈品市場。
?
有專家認為,2009年之后,奢侈服飾為人們粉飾出一個讓人歡喜雀躍的未來市場———隨著中國民營企業家人數的不斷增加,至少在今后20年,這些新貴將消費掉世界奢侈服飾的四成產量以上。
?
上述結論令中國一線品牌服飾商趨之若鶩———2010年之后,中國高端品牌服飾開始進入“大躍進”時代。 “北京每個大型商場、購物中心都有我們的品牌專營店。”于女士說,“除此之外,還設有vip名品折扣店。”
?
她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幾乎一夜之間,北京城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公司的服裝logo。“2014年之前,作為國內服裝一線品牌,公司銷售業績節節攀升,各直營店每月收入均達到152 0173 3840余萬元。”她說。
?
利潤:加速擴張之欲
?
2012年,美國棉花公司和美國國際棉花協會對中國消費者調查的數據顯示,每月收入達到925美元或以上的中國高收入人群每年花費373美元購買服飾。中國高收入人群中的男性消費者平均花費329美元購買服飾,而女性消費者的花費同樣高于男性,平均消費411美元購買服飾。
?
對于以能源攫取利潤的高收入人群來說,展示自己功名成就的想法不時迸發。但一個問題是,新貴階層所在城市奢侈服飾業的發展十分緩慢,因此,“組團”前往北京等大都市消費開始見怪不怪。
?
于姓督導說:“2014年之前,每個雙休日,我們的品牌直營店內便會出現操著內蒙古、山西或陜西口音的顧客。” “老顧客甚至每個星期來一次,購買力**旺盛。”她感嘆,“一次購買四五萬元服裝和配飾是常有的事。”
?
“2014年,高額的利潤已經讓公司不滿足于在北京新建的購物中心開設直營店,一些依靠能源成長起來的三線城市成為擴張對象。”她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
利潤沖動不僅僅是國內服飾一線品牌的悸動。2010年—2014年,中國市場的崛起也讓眾多國際**輾轉反側。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意大利一線品牌Prada擴張了260家門店,分布在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四個國家。
?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背景下,奢侈服飾不僅在北上廣深有如雨后春筍出現,而且在二三線城市迅速擴張。“一夜醒來,城市的角落到處都是奢侈服飾。”一位企業的負責人如是說。
?
市場分析師李平認為,相對2014年之后的冷靜,奢侈服飾市場擴張人頭攢動的情景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瘋狂追求利潤其實是一種代價。
?
反腐:市場衰退之源
?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消費者在本土的奢侈品消費額是250億美元,同比下降11%。這只是一個開始,與前些年瘋狂開設新店不同,奢侈服飾全線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
?
Prada集團公布的去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受到旗艦品牌Prada皮具產品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市場需求疲軟的拖累,前三個季度的總收入大跌5.6%,利潤則大跌44%。
?
有媒體報道,中國的反腐風暴是Prada亞太市場衰退的關鍵原因之一,而這一地區銷售額占品牌總比的38%。
?
國際奢侈品牌尚且如此,國內一線服飾業績衰退,無法獨善其身也就不足為奇。
?
于女士告訴記者,進入2014年之后,公司營收開始受到重創,各家直營店每月至少損失收入近30萬元,同比下降30%。
?
然而,更加糟糕的局面開始顯現,前些年快速擴張的惡果由此發端。
?
國內一線服飾的處境更為艱難。由于急速擴張,面對奢侈品牌業績衰退的大氣候,行業內開始主動或被動的轉型,但也由此造成各門店進行升級改造產生大量額外費用。
?
于女士坦承,沒了一部分群體的支撐,如果以之前月入百萬元的銷售業績來看,銷售確實受到影響。
?
更大問題在于,國內一線品牌的消費群體一大部分依靠崛起的企業新貴支撐,那為何反腐會影響奢侈服飾市場?
?
“政府主導的反腐倡廉可能催生支持財政緊縮的呼聲,因此,不買奢侈
服飾或是企業家在具體行為上對反腐的支持。”社會學家簡易說。?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