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2013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紡織企業為應對困難,調整原料結構,棉花需求繼續萎縮,市場成交低迷。在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支撐下,棉價保持相對穩定,保障了棉農的基本收益。但由于收儲和放儲成為購銷主渠道,市場缺乏活力。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決定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棉花將重回市場機制。
棉花供給。2013年植棉面積繼續下滑,中國棉花協會統計,全國植棉面積6993萬畝,同比下降6.6%。氣象條件總體好于常年,差于上年,棉花單產下降,全國棉花總產677萬噸,同比下降12.5%。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棉花產量631萬噸,同比下降7.7%。內外棉價差較大,企業進口積*性較高,特別是配額外進口大幅飆升,進口量雖較上年減少,仍為歷史次高值,全年進口棉花415萬噸,同比下降19.2%。為滿足紡織企業需求,2013年11月底啟動儲備棉投放,截至12月底,累計成交25.7萬噸。
棉花需求。國際市場需求不旺,歐、日等部分銷區紡織品服裝需求繼續減少,加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人民幣升值加速、內外棉價差較大等多種因素影響,紡織工業競爭力有所削弱,但主要統計指標仍以增長為主,部分指標增幅回落。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增加值增長8.7%,增幅同比回落3.5個百分點;主要紡織品產量保持繼續增長,其中化纖產量4152 0173 3840萬噸,同比增長8.1%;紗產量繼續增長,預計超過3000萬噸;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增速有所回升,海關統計,我國全年出口2840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增幅同比增加8.6個百分點;國內消費保持增長,但增幅繼續下降,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全年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總額首超1萬億元,達到11414億元,同比增長11.6%,增幅下降6個百分點。
棉花市場。2013年棉花市場由政策主導,國內棉花價格較上一年更加穩定。新年度之前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穩定在19100-19400元/噸之間,新年度之后執行新標準,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介于19400-19700元/噸之間,波動幅度始終在300元以內。
進入2013年度之后,交儲仍為銷售主渠道,大部分新棉入儲。截止12月31日,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485萬噸,約占當年產量的七成左右。在收儲支撐下,籽棉收購價格同比上漲。受新棉上市推遲等因素影響,籽棉交售慢于上年。截止2013年底,全國棉農平均交售進度達到87.5%,同比減緩5.2個百分點。9-12月,400型加工企業標準級籽棉收購價格8.78元/公斤,同比上漲3.4%。收儲同時,有關部門加大質量查處力度,截止12月底,中纖局查處“轉圈棉”9起,還查處了偽造檢驗結果等問題,同時公布了11批退儲名單。
2014年植棉意向。盡管收購價格有所上漲,但由于單產下降、成本繼續上升,棉農收益不理想,且與其他農產品相比沒有優勢,除新疆因為效益稍好能保持基本穩定外,內地棉農植棉積*性持續下降。中國棉花協會12月植棉意向調查,2014年近五成棉農與上年持平,近四成準備減少種植面積或仍在徘徊,僅有一成左右準備增加面積。按照被調查棉農植棉意向加權平均計算,全國棉農平均種植意向減少8.9%。
1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文件明確,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
下一篇《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