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近幾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企業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在此過程中,國內一些知名企業捷足先登。如浙江培羅成集團公司計劃遷往湖北宜昌,浙江象山定點加工生產“阿迪達斯”、“老人頭”、“耐克”等世界**品牌的服裝企業計劃遷往江西鄱陽,山東如意集團投資40億元在三峽庫區的萬州建設世界上規模*大的緊密紡基地,上海三毛集團落戶重慶,雅戈爾15萬套西服在重慶下線,浙江華孚紡織集團公司收購阿克蘇紡織廠。而成都、鄭州等城市則通過建設集中連片的工業開發區,吸引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的紡織服裝企業向中西部靠攏。
這種轉移或靠攏對我國紡織工業格局將產生何種變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表示,在中國紡織業快速發展的這十幾年過程中,紡織服裝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渤海灣地區和山東。但近幾年,這些地區都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其原因是,以紡織服裝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多年來工資增長緩慢。而隨著中西部地區農民收入的增加,東部地區對農民工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另外,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漲,導致了企業成本大幅度上升。基于以上各種因素,東部沿海企業把目光轉向了中西部地區。而處于中西部的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區,將**承接這種產業轉移。這種轉移,對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將起到積*的帶頭作用。
進軍中西部是必然趨勢
紡織工業現在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與改革開放之初東部地區承接來自國外的紡織工業轉移本質上是相同的。群聚化是紡織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重要特點,產業群聚成為中小企業適應社會化生產的主要生存模式。成本壓力加大、地區產業升級,以及紡織產業布局的調整,都是促使企業向中西部遷移的原因。經濟學專家認為,這是在成本逼迫下東部地區紡織業的理性選擇。目前,我國紡織產業的80%以上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和福建等地。在紡織業的產業鏈條上,中西部承接東部地區轉移出的勞動密集型部分,東部地區則應該抓緊自主創新,在品牌、研發等領域多做文章。
可喜的是,這次沿海地區產能的轉移并不是把過剩的、落后的設備轉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種產業升級的轉移,符合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政策鼓勵支持的方向。從區域的發展來看,目前我國紡織產業的主體在東部,其生產、加工、出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東、江蘇等幾個省份實現。但隨著沿海地區原料、人工、土地資源的緊張以及當地對環保要求的提高,這些企業的比較效益必然會有所下降,為了維持其比較優勢,向中西部轉移就成了一種必然。這樣的投資是實現產業升級的投資,將會對我國紡織業的結構調整產生巨大影響。
投資中西部強調長遠發展
東部沿海紡織服裝企業遷往中西部地區是大勢所趨,但并不是所有的東部沿海紡織服裝企業都要遷到中西部。正如有些業內人士所說的,轉移并不意味著放棄。一些東部沿海紡織服裝企業的生產原料主要產在東部,例如絲綢企業,這些企業遷往中西部顯然是不合適的;還有一些企業的產品科技含量較高,或者是產品檔次較高,企業收益較好,在東部能夠繼續很好地發展,這些企業也不必急于遷往中西部。而且,無論東部沿海地區新經濟有多么發達,總要保留一定的高檔紡織服裝工業這樣的傳統產業,這在發達國家也是一樣的。
基于紡織產業向中西部遷移日漸活躍這一現實,有關專家指出,企業遷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件關乎行業科學發展的大事,一定要符合市場配置資源的規律,自愿、合理、循序漸進地來完成。先是有較強實力的企業西遷,再是一般規模的企業西遷。總之,要做到有層次、有步驟地西遷,并且要根據企業的特點決定具體遷往中西部哪些地區。只有長遠考慮,科學發展,才能保證西遷企業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行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