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經過3年科技攻關,項目組培育出適合長江流域種植的棉花新品種28個,新品種示范推廣850多萬畝,制定配套生產技術14套,長江流域棉花生產實現了良種配良法。
長江流域棉區是傳統優質棉生產基地,但糧棉爭地矛盾突出,威脅到棉花產業安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流域高產高效棉花新品種培育”項目成果展示觀摩會日前在江蘇鹽城市舉行,項目主持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宋國立表示,經過3年科技攻關,項目組培育出適合長江流域種植的棉花新品種28個,新品種示范推廣850多萬畝,制定配套生產技術14套,長江流域棉花生產實現了良種配良法。
植棉效益降低、種植面積急劇下滑
長江流域雨熱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是傳統的優質糧棉生產基地。2013年以前,長江流域棉區90%以上的種植方式是采取小麥/油菜與棉花一年兩熟,棉花以育苗移栽為主,其次是小麥套種棉花。但這兩種種植方式,糧棉爭地矛盾突出,而且機械化水平低,成本投入高。特別是近年來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棉花種植長期重產量輕品質、產量品質難以協同提高等問題凸顯,植棉效益持續降低,棉花種植面積急劇下滑,威脅到棉花產業安全。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為4754.8萬畝,比上年減少254.1萬畝,下降5.1%。其中,長江流域棉區播種面積為425.7萬畝,比上年減少85萬畝,降幅達16.6%。
早熟新品種支撐一年兩季輪作模式
作物的品種被認為是農業的“芯片”,與作物的生長期、產量、質量以及價格等息息相關。在“長江流域高產高效棉花新品種培育”項目支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培育出適合長江流域小麥/油菜收獲后直播種植的棉花早熟新品種28個。特別是棉花新品種中棉425,屬于特早熟品種,從出苗到吐絮的生育期僅98天,并含抗蟲基因,可抗棉鈴蟲和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適應性廣、纖維品質優良。
中棉425等早熟品種的育成,實現了在油菜或小麥收獲后直接播種棉花,不再像原先那樣需要育苗移栽或田間套種,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和勞動強度,并提高了植棉機械化水平,實現了油菜/小麥和棉花一年兩季的輪作種植,有效緩解近年來我國內地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滑的困局。
“長江流域高產高效棉花新品培育”項目于2018年立項,目前已完成各項任務指標,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9項,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8項,為提高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品種和技術保障。
優質又高產,生產可全程機械化
要發揮良種的效益,配套的“良法”必不可少。項目還研發了配套的棉花高產高效生產技術共14套。
農業農村部棉花專家指導組成員、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治國說,針對棉花長期重產量輕品質、產量品質難以協同提高的技術難題以及棉田機械化水平低、植棉效益低等問題,南京農業大學聯合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等單位,通過選用優質高產協同早熟品種、增加種植密度、調節生育進程、優化個體和群體結構,以及秸稈還田等關鍵技術突破,建成了棉花集中現蕾、集中成鈴和集中吐絮的緊湊個體和高光效群體,實現了麥(油)后棉優質高產與輕簡高效生產等。
現場測產發現,江蘇鹽城大豐、興化安豐兩個示范區的八五折籽棉產量分別達到356、380公斤/畝。“這樣的產量在長江流域,也是**的。”周治國說,良種配良法,有效解決了糧棉兩熟爭地以及兩熟的優質高產與高效等問題。而且通過小麥、棉花全年的秸稈還田,可減少施肥20%以上,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小麥或油菜收獲后再種植棉花,棉花的生產期正好延后到冬季。宋國立說,這就有效避開了枯萎病、黃萎病和主要蟲害的高發期,大幅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增加了農民的綜合收益。“項目組還研發了與品種配套的一播全苗、苗期控氮、簡化施肥、水肥一體、化學打頂、脫葉催熟等關鍵技術,根據目前培育的這些優良品種以及相關的栽培技術,就能在長江流域實現棉花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如此一來,也解決了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生產的老齡化、碎片化、分散化等問題,將**今后我國棉花生產發展的方向。”宋國立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