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沙雅縣大力宣傳推廣可操作性的適用技術措施,加強適用技能培訓,狠抓組織落實和綜合治理,加強重要過程質量控制,控制棉花“三絲”危害,增強棉花整體競爭力,從而使棉花質量全面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br/> 去年沙雅縣棉花種植面積達到53萬畝,其中推廣帶狀高密度栽培模式43萬畝,棉花平均單產152 0173 3840公斤,總產達到137.8萬擔以上。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總收入1152 0173 384028萬元,其中棉花產業總收入69945萬元,占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1.9%;農牧民人均棉花純收入2134.8元,占人均純收入的56.8%?! ?br/> 沙雅縣專門成立了防治棉花“三絲”標準化生產建設領導小組,并印發了《沙雅縣開展防治棉花“三絲”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為做好防治棉花“三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br/> 在棉花生產和收獲季節,沙雅縣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大力做好棉花“三絲”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工作。一是利用各種現場會向廣大植棉農戶宣傳防治棉花“三絲”工作的重要性。在具體操作中嚴格按照自治區棉花采摘和收購標準,戴白帽,用棉布兜、棉布袋,自覺地防止棉花混入異性纖維。二是8月底新棉采摘初時,利用電視、廣播、黑板以及專欄等傳播媒體向廣大基層干部、棉花收購站、植棉農戶和打工人員宣傳防治棉花“三絲”工作,切實使棉花“三絲”在棉花生產“**車間”就被拒之門外。2006年全縣受訓干部群眾共計3萬余人次,印發防治棉花“三絲”宣傳資料8000份,宣傳單3萬余份。三是大力提倡和推廣使用“田間適用采棉袋”。沙雅縣積*與“久久棉業”、“塔棉集團”、“富宏棉紡”等龍頭企業協調制作“田間適用采棉袋”,并為植棉大戶無償發放。2006年共制作發放1500套“田間適用采棉袋”,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圍農戶效仿,使棉農意識到棉花“三絲”帶來的危害,并嚴格按照采摘標準進行采摘,減少了異性纖維混入的途徑。四是在棉花收購季節,及時下派棉花巡視員到各鄉鎮場棉花收購站,監督棉花收購企業的收購行為,并協助棉花企業在收購過程中做好棉花“三絲”防治及挑揀工作。
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從源頭上控制異性纖維。一是加強標準的制定、修訂與配套完善工作。積*推廣棉花標準化技術,建立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技術、管理和質量安全標準,并對標準進行集成,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明白卡。目前,沙雅縣的棉花種植已經形成規?;⒒鼗a格局,生產水平高,生產技術全面;并對棉花種植、生產、經營和管理人員進行農業標準化培訓和宣傳,每年培訓管理和技術干部至少3次,每年培訓農民至少4次。同時嚴格按照收購、采摘、打包、儲藏、殘留激素檢測等16項操作規程,開展棉花標準化體系建設。二是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基地)。在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基地),嚴把采摘、收購、加工環節,引導棉農在收摘和銷售、加工棉花時用白棉布口袋、戴白棉布帽子。同時,堅決淘汰80片以下的鋸齒軋花機和160噸位的皮棉打包機,采用工藝先進的加工設備,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棉花標準和操作規程,提高加工品質。三是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棉花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鄉鎮建立棉花質檢站點,配備高素質的質檢人員與先進的儀器設備,形成強大的質檢網絡體系。四是進一步規范棉花等主要物資的管理。2006年以來,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3次拉網式農資市場清理整頓,有力打擊了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等不法行為,進一步凈化了農資市場,確保了農業生產農資質量安全,維護了農資市場正常秩序。五是積*推行先進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方式,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開展棉花品種普查,通過對比分析,篩選和推薦高產優質、各項品質指標協調的適合不同生態區域的棉花優質品種。在適宜的地區大力推廣高品質棉、雜交棉。六是積*推進棉花產業化經營。以棉花龍頭企業為棉花產業化發展的切入點,用“工業思維”來謀劃農業發展。同時大力培育棉花專業協會和棉花經紀人隊伍,逐步建立有利于龍頭企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和風險共擔機制,形成了穩定的購銷關系,提高了棉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