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破土發芽、人工打頂、撒藥機施肥、棉苗茁壯生長……為了記錄棉花完整的生命周期,近日,全棉時代攜手《國家地理》中文網主辦的“全棉時代國家地理20萬攝影獎大賽”藝術光影展正式開幕。新疆石河子棉花成長的“美照”,也通過王梓林等人的鏡頭,登上了《國家地理》中文網。
“全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團,兵團棉花看石河子。棉花是我們石河子人再熟悉不過的農作物,要是拍不好可對不起父老鄉親。”1月3日,憑借《在希望的田野上》組圖獲得此次攝影大賽一等獎的王梓林接受記者采訪時打趣地說。
為了拍攝好這次的主題,68歲的王梓林在過去半年中,幾十次深入棉田、與棉農并肩,為了選好拍攝光線日出而作、戴月而歸,親眼見證了選種、平整土地、出芽、打頂、上肥除草等整個棉花的生長過程,現在已是“半個棉花專家”。
“我希望能記錄下棉花不為人熟知的生命狀態,展現棉花、自然、人互予希望的故事,促使更多人了解棉花的價值,也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新疆棉花有多好。所以確定主題之后我詳細進行了籌劃、設想、預案。”過去半年間,王梓林拍下了近萬張棉花的照片,幾乎涵蓋了棉花生長的每一個階段。
王梓林說:“棉花之所以能植根荒漠,繁衍綠洲,離不開與之共同抗衡自然的戰友——棉農。他們因呵護棉苗變得粗糙卻從未停下的雙手,因棉花吐絮唱出的豐收之歌,因收成豐厚而展露的質樸笑容……令人感動和溫暖。”
于是,王梓林拍下了棉苗頂起石塊、破土而出的畫面;拍下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春季大風、沙塵天氣中,棉苗扎根荒漠的頑強姿態;拍下了夕陽下,一片生機勃勃的棉苗……正是這組名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組圖,斬獲了大賽一等獎。
據悉,此次展覽擬通過全國上萬份參選作品,完成“天然纖維”——棉花生命周期的全記錄,來自全國共800余位攝影愛好者走進棉田。新疆還有易明月、劉書梅拍攝的與棉花有關的照片獲獲二等獎,王來印獲三等獎。
(來源:亞心網-都市消費晨報;時間:20152 0173 3840;鏈接:http://www.szlhsb.com/content/201901/04/c291943.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