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每經記者 陳星 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趙橋
??當市場熱議飛天茅臺酒一瓶難求、貴州茅臺(600519,SH)市值又創新高時,茅臺集團旗下葡萄酒板塊的發展近期也引起業內關注。
??在2012年時達到3億元銷售高峰后,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昌黎葡萄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臺葡萄酒公司)隨后步入調整期。近日,茅臺葡萄酒公司董事長司徒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茅臺葡萄酒公司已完成全年2億元銷售目標的30%以上,相較去年同期增長40.1%。
??盡管今年以來茅臺葡萄酒的業績表現不錯,但相較2012年銷售高峰仍明顯下滑,茅臺葡萄酒的艱難轉型仍在路上。記者了解到,茅臺葡萄酒2012年時的亮眼業績主要是當年利用茅臺白酒渠道,做“固定配額”所得。同時,茅臺葡萄酒公司在過去15年間主要處于獨立摸索過河狀態,在定位、開發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集團優勢還未能在葡萄酒身上得到充分體現,是茅臺葡萄酒艱難“求生”的原因之一。
??●銷售較高峰期明顯下滑
??半月前,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總經理李保芳等高管都出席了茅臺葡萄酒公司2017年第二次股東會暨董事會,這讓外界更關注其經營和發展狀況。會上,茅臺葡萄酒公司公布的“2017年1~5月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期內公司實現含稅銷售收入5204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2 0173 3840萬元,同比增長36%。
??“在‘三去一降’(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和降成本)環境下,能夠實現銷售收入36%的增長是難能可貴的成績。”茅臺集團方面表示。
??司徒軍向記者透露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茅臺葡萄酒公司已完成全年2億元銷售目標的30%以上,相較去年同期增長40.1%。截至今年7月5日,茅臺葡萄酒公司已完成銷售收入7500萬元,實現全年目標的37.5%,接近公司定下的40%總業績目標。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司徒軍的語氣中有一種已度過*艱難時期的“輕松”。其表示,他很滿意茅臺葡萄酒公司今年以來的銷售成績,“一是由于我們完成了計劃內的階段性目標,二是業績相較往年進步非常大。”
??實際上,茅臺葡萄酒有過階段性的輝煌。公開資料顯示,茅臺葡萄酒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茅臺集團控股60%,注冊資本2.68億元。2012年,茅臺葡萄酒銷售收入隨白酒漲價之勢飆升到3.04億元,創下歷史*高點。但隨著相關政策出臺,整個酒類市場進入深度調整,茅臺葡萄酒的業績下滑至1億元左右。
??司徒軍對此坦言,除市場進入調整期外,2012年時的高收入主要是由于廠家利用茅臺白酒渠道擴大銷售所得。
??有市場人士認為,此后隨著白酒行情走弱,“強行搭車”的策略也不太好用了。此外,搭售策略也造成了茅臺葡萄酒的市場性有所欠缺。
??葡萄酒專家、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征建曾撰文,“拼爹”式的固定配額在短期內造就了高起點,但長此以往造成了茅臺葡萄酒自身造血能力差。以這種形式捆銷出去的葡萄酒,往往被用做贈品或低價甩賣,難以建立美譽度,更不能帶來回頭率。
??●自行摸索和戰略出現失誤
??目前看來,茅臺葡萄酒的銷售重回增長軌道,但后續是否能夠延續良好態勢還有待檢驗。那么,茅臺葡萄酒現有銷售渠道如何?茅臺專賣店的銷售紅酒情況又如何?
??記者撥打茅臺葡萄酒公司官網上公布的多位經銷商電話,多數對象表示,其并不是茅臺葡萄酒經銷商,或只是曾經售賣過茅臺葡萄酒產品。
??近日,記者走訪成都多家茅臺專賣店、酒類零售門店及商超等發現,其中在1919等酒類流通企業與商超,都沒有茅臺葡萄酒在售賣。有茅臺專賣店銷售人員稱,雖店內長年銷售茅臺葡萄酒,但其銷售情況只能算“一般”,“茅臺葡萄酒的檔次定位和其白酒區隔太大,買飛天酒的客人一般會買知名度更高的紅酒,如果有來買系列酒的客人,我們會嘗試性地推銷一下。”
??一位經銷茅臺逾8年的經銷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開始經銷葡萄酒是因為廠家作固定配額,廠家近年停止推行該政策后,他仍選擇繼續售賣,“主要是跟近幾年紅酒流行起來有關,消費者買白酒的同時一般會圖方便把紅酒一起買了。我進貨量小,所以沒感受到茅臺葡萄酒銷售的落差,手里一般也沒存貨。”
??在該經銷商看來,茅臺雖有高端白酒的基因,但過去幾年沒能成功復制到其紅酒產品上,茅臺葡萄酒與其品牌定位不匹配,總之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可,“就從這一點,茅臺葡萄酒既難以和高端進口紅酒競爭,又沒有張裕等國產品牌的知名度。”
??茅臺葡萄酒之所以表現不如人意,司徒軍認為與茅臺集團資源傾斜不夠有一定關系。“集團一開始并沒有將葡萄酒作為一個戰略板塊,主要由公司自己進行摸索嘗試,集團的品牌、資金、渠道等資源優勢沒有整合利用到葡萄酒業務上來。”他如是說。
??在司徒軍看來,茅臺葡萄酒在過去幾年間還出現了戰略選擇失誤,“集團*早將葡萄酒品牌定位為‘變的是顏色,不變的是品質’,這是正確的。但后來隨著行業不景氣,產品利潤滑坡,面對經銷商‘我給你包銷幾千萬,但價格必須壓低到某一水平’的誘惑,企業為了要活下來,產品越來越低端。”
??●“接下來需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前述股東會議上,茅臺集團提出讓茅臺葡萄酒公司實現“三年行業前三,五年上市”的總目標。
??不過,目前茅臺葡萄酒年銷售收入目標為2億元,較國內葡萄酒行業內前三席的張裕、長城和威龍還有很大距離。其中,威龍葡萄酒2017年一季度的營收為2.15億元。
??司徒軍認為,如果在戰略不出錯的同時,集團能更大力度地將品牌、品質等優勢資源向茅臺葡萄酒公司傾斜,前述目標早一點、晚一點都有可能實現。
??其實,茅臺集團近年來在茅臺葡萄酒公司上的動作不少。2013年,茅臺集團就斥資2000萬歐元收購法國波爾多海馬酒莊,試圖從上游掌握資源。
??2016年,茅臺集團對茅臺葡萄酒公司進行了重大改革。公司管理層大換血,原任茅臺集團組織部部長的司徒軍調任葡萄酒公司任董事長,公司經理、董事成員均發生變化。此后茅臺集團還設置改革小組,進駐茅臺葡萄酒公司現場辦公4個月,對機制、機構、人事等進行全面調整。
??茅臺葡萄酒還對銷售渠道進行調整。司徒軍表示,由于大部分茅臺白酒經銷商用“不好喝,品質差”的老眼光看待茅臺葡萄酒,同時為了去除過去市場化欠缺等問題,茅臺葡萄酒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葡萄酒自身的經銷商渠道。這個數字已從去年底的100多家增加到了今年的兩三百家,“只有真正有紅酒銷售意愿的茅臺白酒經銷商,我們才進行有選擇性地推薦。”
??產品層面,茅臺葡萄酒于去年11月啟用新標志,以取代原來集團內的統一茅臺商標,并同時推出一系列新產品。這被外界解讀為茅臺葡萄酒正式開始“去茅臺化”動作。
??但司徒軍認為應糾正“去茅臺化”這一說法。他表示,“茅臺葡萄酒就是隸屬于茅臺集團的產品,不可能‘去茅臺化’,所謂的‘去茅臺化’是指葡萄酒不能單單掛靠在茅臺這棵大樹上。”
??他進一步表示,過去茅臺葡萄酒在自身品質和產量跟不上時,利用茅臺白酒渠道,一是在渠道內制造了惡名,二是白酒渠道太強大,葡萄酒供能不足,造成品質下降且自身營銷團隊得不到鍛煉,“茅臺更多應該為葡萄酒的品質和美譽度做一個背書,被評價的始終應該是產品本身,而非茅臺品牌。”
??楊征建亦認為,茅臺葡萄酒在品牌塑造上應脫離白酒,銷售終端可以共享,但自身品牌不能忽視。
??現在一年已過半,茅臺葡萄酒公司將全年業績的60%左右押注于下半年,其業績目標能否實現不得而知。
??司徒軍就此解釋稱,由于葡萄酒市場規律及上半年產品結構調整,公司主動將大部分銷售任務分配到了下半年,“今年公司有望實現集團定下的2億元目標”。但他亦坦言,目前茅臺葡萄酒仍然在“求生存”階段,“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太多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