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大家被一條《三伏天要特別注意不要吃冰飲、雪糕》的網帖刷了屏,看完市民將信將疑,也不禁唏噓,溫度這么高,還不讓吃雪糕,太殘忍了吧!醫生怎么看?昨日新快報記者采訪了專家進行解答。
“為了消暑降溫,喝冷飲本身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不要過量,有胃腸道等基礎病的市民還是要慎吃。”中山二院急診科主任黃子通、廣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賈林都如此解釋。值得注意的是,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腸道、肝膽基礎病的人群,*好忌口冷飲,因為容易對胃造成刺激,加重基礎病。
“每到高溫時節,季節性的胃腸不適患者都會增加。”賈林說,部分患者就是因為過量食用冰凍食品。
“只是純粹因為喝了冷飲不適要來看病的,不多見,干凈的冷飲喝下去也不至于要看醫生,除非本身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基礎病。”中山二院急診科主任黃子通教授也指出,網帖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但也不用過分緊張。
他指出,高溫天熱喝點冷飲可以消暑降溫,補充水分,這是常識。天氣悶熱時,人們會出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反應,這時適量地喝些冷飲,能夠起到消暑、清火、降溫的作用,因此不能將冷飲一棍子打死。
黃子通還表示,因為喝冷飲來看急診的患者,往往都是因為冰凍食品下肚前被污染了,比如含有大腸桿菌,引起急性胃腸炎,導致上吐下瀉等癥狀。
“喝冷飲要看各人體質,有的人適合吃冷飲,也有的人不適合。”黃子通建議,體弱的老人小孩和有基礎病的市民還是慎吃冷飲。此外,中醫認為,經常喝冷飲會使身體處于寒濕狀態,腸胃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有基礎病的患者,可能會因為喝了冷飲而加重哮喘、誘發氣管炎、引起胃痛等。
TIPS
健康喝冷飲三法則
1不要一飲而盡,一次飲用量*好不要超過250毫升,因為飲用過多會沖淡胃液,刺激腸道,使腸蠕動亢進,縮短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影響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
2不要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喝冷飲,這不僅會影響正常的進餐量,還會損傷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因為寒邪易傷胃,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和增加中暑的危險。
3劇烈運動后人體出汗多,還會排出鉀、鈉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這時候適當喝點電解質類的飲料,對身體有益。
怎樣預防中暑?
避免10時到15時出行暴曬
每到高溫天氣,中暑事件頻發,甚至有人因患“熱射病”而死亡。昨日,記者從廣州市多家醫院了解到,今年入夏后,目前多家醫院均未接診“熱射病”患者。醫生提醒,應避免10時到15時出行暴曬,預防中暑。
省中醫院李滋平教授介紹,中暑是每年夏季的常見疾病。“接下來的8月至10月,特別是‘秋老虎’期間,是廣州市民需防中暑的時節。”李滋平介紹,“熱射病”是重癥中暑中*為嚴重的一類,在高溫、濕熱天氣下,持續悶熱導致患者皮膚散熱功能下降,汗液難以排出,體內熱量不能及時發散,熱量集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從而導致患者體內水分缺失引發多臟器衰竭。“熱射病”不及時救治,死亡率很高,早期救治非常關鍵。
●四類人群需警惕
患有高血壓、糠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體重過于肥胖的人群,孕婦和體質較弱的人群,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及工作的人。老年人一般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本身體質比較弱,更容易出現重度中暑狀況,中暑后也更難恢復。
●做好防曬多喝水
李滋平指出,市民外出應躲避烈日,尤其應避免10時到15時出行。出門時*好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太陽鏡,涂抹防曬霜,做好防曬措施。要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李滋平表示,*好喝一些淡鹽水。
●中暑急救小貼士
如高溫下有人昏迷,應立即將昏迷人員抬放至通風陰涼處。輕癥患者可采取解開衣扣、腰帶等措施幫其降溫,并適當喝水、補充淡鹽水。有條件的可以在澡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濕毛巾擦浴上半身。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或痙攣,應馬上送院,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