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北方冬季里的每一張餐桌,幾乎都是大白菜的“主場”。11月是冬儲大白菜集中上市的月份,近日,新京報記者提前走訪發現,蔬菜批發市場內已有來自周邊地區的冬儲大白菜悄悄“報到”。而在供給北京冬季大白菜的主力產區河北唐山玉田縣,前期頻繁的降雨也沒能擋住早熟品種先行一步,目前還有包尖白菜蓄勢待發。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冬儲”已經是歷史概念,在品嘗老味道的同時,市民也不妨多嘗試一些新品種豐富餐桌好味。
市場:已有冬儲大白菜前來報到
“來包菜嗎?冬儲大白菜,一斤1.2元。”10月19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新發地市場發現,在部分售賣大白菜的攤位,“冬儲大白菜”已經前來報到。它們大多被打好捆碼在車尾處,菜商們一邊照應著生意,一邊忙著在車廂里卸貨、包裝。批發市場內,已有冬儲大白菜來報到。
菜商李先生告訴記者,“打頭陣”的大白菜品種是北京新3號,來自河北固安。“這個時間不算提前,也就是正常上市。”李先生說,在河北固安,由于前期降水影響,大白菜的長勢實際上略比往年遜色些。菜價方面,雖然對蔬菜來說,剛上市的時候菜價都略高,但當下各種葉菜價格走高,“相比之下,上市前期,白菜仍算是‘白菜價’。”市場蔬菜區工作人員回憶,約十多天前,市場里的大白菜還算不上搶手貨,隨著步入10月下旬,來自河北運送白菜的掛車接踵而至,“住周邊的大爺大媽們來了,幾乎都是整包整包買。”不過,工作人員也提示稱,目前上市的冬儲大白菜水分較大,市民們買回家需稍稍曬一曬水分,“要不然放不住。”
工作人員介紹,冬儲大白菜的大批量上市,還需要再等幾天。“唐山玉田算是主要產地了,現在市場上的玉田白菜少,等它們集中上市了,吃冬儲大白菜的季節才算是到了。”
產地:玉田大白菜已開始運往北京
張小強是玉田縣小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合作社的大白菜種植面積有5000多畝,其中2000畝種的是玉田特有的包尖白菜,在玉田,張小強合作社的大白菜種植面積算是*大的,往年單單是包尖白菜,合作社的種植面積就有約5000畝。“今年大白菜受前期天氣影響,雨水大,很多菜都沒有種上。”
張小強告訴記者,今年受到降雨影響,除了種植面積“縮水”,地里白菜的產量也“打了折扣”。現階段看,曾經畝產萬余斤的北京新3號,今年畝產在6000斤左右。“低溫寡照,再加上前幾天降溫,地里只有三、四攝氏度,導致很多大白菜長不成熟。”
生長期較長的包尖白菜,距離真正成熟還有15天到半個月的時間,倒是地里的“北京新3號”已陸續成熟。
這些日子,張小強一邊緊盯蓄勢待發的包尖白菜的澆灌、植保,一邊盯著成熟大白菜的發貨工作,“現在不算忙,只有一小部分大白菜上市了,總的來說現階段的發貨量很少,每天大概發10多輛車,每車4噸菜。”張小強說,在當地,目前大白菜的行情不錯,這些天從每斤4毛,一路漲到了8毛錢,在后期,張小強預計大白菜的行情也不會出現太大跌幅。專家:冬儲是歷史概念 市民不妨多嘗試新品種
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冬儲大白菜?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徐進告訴新京報記者,冬儲大白菜在農業生產的時間和空間上,并沒有嚴格限制,只是一般情況下,北方地區的百姓沿襲傳統,更愿意將種在立秋前后,收在11月初立冬前后的露地大白菜,稱為“冬儲大白菜”。
到現在,時間上的界限更加模糊。徐進說,這與當地茬口的安排、騰地的早晚都有關系。北京本地產的大白菜在種植上更講究些,只有位于冷涼地區的延慶、密云,會將播種期稍稍提前三五天。種植品種中,北京與外地一樣,“北京新3號”算是主導品種,“占比在70%-80%左右,它畝產8000-10000斤,綜合性狀不錯,產量如果不高,其實也不適合作為冬儲品種。”
老一輩的北方人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只有窗根下滿滿當當的大白菜*能撫慰冬天的人心。而當蔬菜配送愈發迅速,食品物質更加豐富,需要“冬儲”的日子也似乎一去不復返了。“所謂冬儲,只是一種儲藏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傳統的生產方式。”徐進說,冬儲已是一種歷史概念。小時候在冬天長時間存下的土豆、白菜、蘿卜,拋開時間的濾鏡,放到當下,或許再難俘獲年輕人的味蕾。
老話講“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秋末冬初,確為吃大白菜的季節。徐進說,在這個季節,除了傳統的老品種,近年來也有許多本地的新品種值得百姓嘗試。一棵兩斤左右的“迷你白菜”,葉軟幫小;近年來開始恢復種植的核桃紋白菜,風味濃郁,入鍋即爛。
“它們的口感會比市民們熟知的普通冬儲白菜更細膩,這幾年在消費市場上,也漸漸成為主流和趨勢。”徐進說,希望消費者愿意去嘗試、接受新的大白菜品種,餐桌上的味道也會因此更豐富,更令人驚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