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糧食安全問題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對比多國囤糧、限制出口的全球糧食安全恐慌,今年全國兩會上傳遞出我國糧安農穩的好聲音——
??“糧食連年豐收,庫存比較充裕,口糧**安全,飯碗端在手里。”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目前,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遠高于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稻谷、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達百分之百,庫存超過一年產量,夠全國人民吃一年。
??小康之年,如何再接再厲端穩中國飯碗?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扛穩政治責任,保障“大國糧倉”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著力抓好農業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提高復種指數,提高稻谷*低收購價,增加產糧大縣獎勵。報告一出,令代表委員們十分振奮。
??“作為糧食生產大省,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態度鮮明,一以貫之地抓好糧食生產,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確保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能產得出、供得好。”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表示,今年以來,黑龍江省進一步增強了對糧食生產的政策扶持,“財政支出1.2億元對水稻智能集中催芽給予補貼,安排1億元支持農資企業復工復產,配套2500萬元支持病蟲防治監測點建設。”
??糧食產出來,收儲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儲備‘在穩市、備荒、恤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保百姓飯碗的糧食‘’要搞好儲備調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談道,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糧食等戰略物資儲備為城鄉居民居家防護,特別是一些疫情嚴重地區的封城、封村,保障供給不斷線,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優化調整糧食儲備政策體系,以更好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應對各種社會、自然風險,意義重大。”
??耕地保量提質,落實“藏糧于地”
??產量豐,庫存足,這離不開咱們的18億畝耕地紅線!
??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懲處違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許多昔日的斗笠田、望天田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萬畝田、噸糧田。”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會主委周健民談道,據評估,耕地質量一般提升1-2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在嚴重氣象災害年份,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糧食產能穩定性水平要明顯高于非項目區。
??為此,他建議,做好頂層設計,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統一高效的管理新體制;做好建設評估工作,摸清底數、位置、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投入保障力度,落實農田建設工作經費;明確管護主體,解決建后保護資金,實現以利用促保護。
??在全國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長張建慧看來,高標準農田應該成為糧食生產的主要載體,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穩定器。“拿商丘來說,目前商丘已經累計建成永久性基本農田650多萬畝,近兩年高標準農田的單產穩定在1200斤以上,比一般農田增產200斤左右,明顯提高了效能,增加了農民收入。”他希望國家能進一步支持河南、商丘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補助標準,加快河南、商丘糧食主產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良種良法配套,發力“藏糧于技”
??“在保持18億畝耕地面積的情況下,我國糧食還面臨供需緊平衡,那么繼續提高單產的關鍵就在于農業科技。”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賴應輝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現代種業,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數據顯示,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59.2%,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已超70%,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達95%以上。
??“赤霉病、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是糧食增產的克星,’蟲口奪糧‘要靠不斷研發高抗性優良品種以及充分利用現代生物防控技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品種研發要更精準,并因地制宜地進行推廣;要不斷推進我國農業生物安全技術創新,提高突發農業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用科技力量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從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雖然遇上了疫情,但是春耕田管的技術指導,我們一點兒沒耽誤。利用網絡、電話結合現場培訓,一樣能指導農業生產,解決農民遇到的難題。”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丹東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員王作英建議,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在支持科研院所進行新品種課題研發攻關的同時,加強對科技人才的培養,讓更多有能力、有學識的人充實到農業科研和推廣隊伍中來。(作者: 繆翼 ? 呂珂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