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據新華社近日報道,根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結果,農業部日前批準發放了三種轉基因大豆可用作加工原料的進口安全證書。另據《**財經日報》日前報道,盡管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收益更高,但我國卻沒有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
媒體評論
【“準吃不準種”背后涉及物種生態環保】資料顯示,作為全球*大的大豆進口國,我國每年從阿根廷和巴西進口大量的大豆;另一面,國內農戶卻在大規模棄種大豆,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呈連年減少的趨勢。
“農戶不是因為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而棄種,正是因為國內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了,才導致進口大豆增加。”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稱,我國禁止轉基因大豆種植主要是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對于轉基因的安全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結論;二是轉基因作物種植還涉及到物種生態環境的保護。
“和傳統的作物一樣,轉基因作物也可以與作物或生長在它附近的植物雜交,這樣一來,它在開花出粉的時候,可能會導致國產大豆逐漸不能適應生長環境。”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據**財經日報
【理性看待轉基因作物】無論是反對還是支持,圍繞轉基因作物的討論和決策,都應抱著理性和慎重的態度進行。
對待轉基因作物,**應抱著理性的態度。雖然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對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質疑和反對聲不絕于耳,但實際上,作為世界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轉基因化”已成世界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即使原先對轉基因作物持強烈反對態度的歐盟,也早已批準種植多種轉基因作物。另外,權威機構的研究也表明,未發現來自轉基因作物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生命產生危害。
聯合國[微博]糧農組織2011年公布數據顯示,世界市場上82%的棉花和75%的大豆都已經轉基因化。可見,轉基因作物早已進入全球公眾的日常生活。而且,轉基因作物由于具備抗蟲害、產量高等優良特性,還為人類帶來增產增收、節約耕地、保護環境等良好收益。完全否定轉基因作物,顯然站不住腳。
但同時不應忽視的是,轉基因作物畢竟是人類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產物,雖然它對人類生命健康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尚未得到證實,但并不代表將來這些潛在影響不會成為現實。從這個角度考慮,決策部門在推廣轉基因作物時應該慎之又慎,必須采取周密的措施防止將來發生不可逆轉的嚴重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鑒。如美國立法規定,每一種轉基因食品上市前至少要經過三個部門的審查,農業部負責管理轉基因作物的開發和田間試驗,環保局負責評估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影響,藥管局則負責轉基因食品和飼料的安全性評估。轉基因食品上市必須符合傳統的食品衛生標準,任何一種轉基因食品上市都需要好幾年時間,并花費1000萬至152 0173 3840萬美元搜集完成審批所需要的數據。
應該看到,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始終伴隨著爭議,但也正是這些爭議,為加強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完善相關監管機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轉基因作物難言**,人類也不應因噎廢食,以科學的態度處理和對待,方是上上之策。據新華社
【讓消費者知道哪些是轉基因】中山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劉培慶博士指出,目前我國市場上轉基因食品基本沒有標識。有專家建議,國內公司進口食品時應要求外方對轉基因食品予以申明和加貼標簽,“讓公眾對是否愿意購買食用轉基因食品有選擇的自由”。
除了管理上的盲點,法律規章對于消費者知情權的保障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中國政法大學環境法研究所于文軒教授介紹說,按照2002年農業部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對3類產品實行強制標志。這3類產品是:轉基因動、植物和微生物;轉基因農產品(6.71,-0.14,-2.04%)的直接加工品;用農業轉基因生物或用含有農業轉基因生物成分的產品加工制成,但*終銷售產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檢測不出轉基因成分的產品。
但該《辦法》對于何為“直接加工品”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對于“間接加工品”沒有規定需要標注,這有可能為經過深加工的轉基因農產品提供潛在的銷售途徑。而有些企業也出于降低成本以及擔心標識影響銷量等原因,都不愿按規定進行標識。
此外,由于國家在頒布管理法規的同時沒有出臺配套的懲罰性監督措施,也沒有配備相應的執法隊伍,相關法規實際上處于無法落實的狀況。據瀟湘晨報
【轉基因未來或漸被認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轉基因品種在滿足人類的需要上,在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損耗下給農民帶來效益上的優勢,所以未來轉基因很可能會逐漸被認同。但是關鍵問題是我們要把風險控制好、管理好。
此外,李國祥還認為,國產的大豆和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完全不一樣,國產大豆主要用作豆制品,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作榨油。所以這兩個市場完全不重合,兩個之間并不存在著相互沖擊。國產大豆之所以萎縮,面臨下降,主要是因為我們大豆效益不好,農民不愿意種植,而不是進口增加帶來的,我們進口增加主要是消費增長所帶來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