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家委會的缺位,是目前校服行業存在的普遍現象,
也是各類“天價校服”事件背后真正的問題所在。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關于校服價格的問題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在社交媒體上,溫州、江西等地關于校服“天價”的抱怨屢屢出現。造成社會對于校服滿意度低的原因究竟如何?
原因:采購過程缺乏溝通
以溫州事件為例,從該批校服的價目表來看,該小學女生的校服共計有14件,定價為2480元;男生的校服共計有12件,定價為2380元。客觀來說,對標市場上的童裝價格,14件衣服總價2480元并不算貴。
那么,為什么這樣的校服,會引發諸多家長的不滿,進而引起全網“圍觀”呢?真正的原因想必來源于三個方面。
一方面,就是一次性掏錢所引發的“痛感”。日常購置衣物一般都是分散消費,故而大致“情緒可控”,單次花數千買十幾件衣服就難免激動了;第二,這源于該學校校服采購過程缺乏不透明以及純被動消費而導致家長產生的“不信任感”,而在事件發生后學校的處理方式,更是加重了這種“不信任感”;*后,真正導致這次輿論爆發的導火索,則是該批次的校服
在上述三個原因中,*不重要的原因,反而是價格因素帶來的“情緒波動”,因為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花2 000多元買14件衣服的價格并不算太高,如果這個事件中家長的“情緒波動”得到安撫,“天價校服”事件可能并不會演變成這么激烈。
算賬:好校服其實幫家長省了錢
校服具有教育承載意義,需要滿足所有學生的穿著需求,因此也決定了校服的定價不可能過高。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家委會主席張展認為,一套孩子愛穿的校服,其實能大大減輕家長的負擔:“初高中生這個階段,買衣服比較尷尬,服裝廠家知道孩子們都穿校服,也不生產青少年裝,但孩子不可能365天都穿校服,家長就得去成人部給孩子買衣服。但現在,好的面料、好的款式、好的設計,根本就不便宜,所以一套好的、孩子愛穿的校服,看起來是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其實是給家長省錢。”
清華附中將臺路小區的校服中包括襯衫、西服上衣、褲子/裙子、純羊毛背心、領帶/領花,總價為760元。而在此之前,由于沒有統一制服,學生們出席正式場合都是租用衣服,每年也花不少錢。“我們將臺路校區是初三到高三共四年,760元除以有效穿校服日,你算算每天才多少錢?”
現狀:校服滿意度低
“如果整天都穿著松松垮垮的運動服走在學校里,我覺得對于學生尤其是高中生來講,無法顯現出他們朝氣蓬勃、積*向上的精神狀態。而且我們學校各種文體活動特別多,藝術節、科技節、音樂會、辯論賽等,需要一些正式的服裝,該有受過教育的文化人的樣子。”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的執行校長朱建宏開玩笑說,有清華附中的牌子在,學生其實并不排斥穿松松垮垮的運動服,但天天都穿、什么場合都穿,還是有些可惜。“穿麻袋衣身材都掩蓋起來,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對自己的美沒有知覺,這都是自我否定,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有自信嗎?”
“麻袋衣”的戲稱說出了當下校服款式和尺碼的問題,除此之外,面料的不舒適、顏色搭配的不協調,質地差、易褪色,這一切都讓人難以滿意。
解決: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在校服采購中的決策作用是關鍵
此類事件中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家長和學校之間產生的這種“不信任感”:事前,為什么學校未與家長方面做好公示溝通?事中,為什么當家長想辦法解決校服的質量問題時,得到的回復是“你要是覺得不方便,平時就別穿了。有學校正經儀式的時候,你再穿,平時大不了就不要穿。”這種不負責任的回答?事后,為什么校方一句“沒有強制學生購買”就企圖將責任撇得一干二凈?
可以看到,在溫州事件中,家長始終被排除在了選購過程之外,所能做的只能是“交錢”領校服,而學校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沒有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不斷激化著雙方的矛盾,“摩擦”在所難免。
其實,要解決家校溝通的問題并不困難,關鍵在于要妥善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在2015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就曾指出:選用校服的學校要加快建立以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為主體,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社會代表等多方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負責具體選用、采購工作。很顯然,關于《意見》中的相關規定,溫州的這所學校并沒有很好地落實。而家委會的缺位,是目前校服行業存在的普遍現象,也是各類“天價校服”事件背后真正的問題所在。
總而言之,“天價校服”事件始于“天價”,卻遠不止“天價”這么簡單。要解決“天價校服”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提升校服優質供給、充分發揮校服的育人審美功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