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先看一組數據,援引自中國紡織機構協會副會長侯曦在2019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的演講:
2018年,中國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萬億元,占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9%,實現利潤總額2766.1億元,占制造業比重的4.9%。
當年中國紡織業
此外,中國全球**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地位常年未被撼動,出口額大約占全球的1/3。
大量的歷史數據足以表明我國紡織業的雄厚實力,作為“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位,紡織業長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到如今,國家正在加快推動有關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因為工業各細分場景發展模式和領域知識不盡相同,紡織業作為制造業的關鍵組成,自然被拎出來單獨分析,包括《
產能*分散,頭部公司市占率不足1%
中國紡織業在全球范圍內保持**地位的原因,與國內完整的紡織產業鏈不無關系。
以服裝用紡織制造為例,上游的纖維等原材料在紡紗廠紡成紗線以后,轉到中游的織布廠進行織造、印染廠進行印染,繼而以成品布的形式在市場中流通并轉到下游的成衣廠,*后由成衣廠生產并供貨給服裝品牌,比如熟知的優衣庫、NIKE、阿迪達斯等。
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紡織業截至2019年11月有152 0173 3840家企業單位,其中存在大量中小規模企業。數量是動態的,僅供參考,但由此可以挖掘出紡織產業的組成特點:集中度不強,市場*度分散。
根據華興資本此前整理的一份數據:
在紗線制造領域,上市公司如百隆東方、華孚時尚2018年的紗線營業收入分別約57.3億元和72.2億元,市占率均不足1%;
在坯布生產領域,頭部公司魏橋紡織2018年的坯布營業收入約60億元,在萬億級的坯布市場中,市占率同樣不足1%;
在印染領域,國內印染布產能*高的江蘇盛虹集團和航民股份僅占全國總產能的約4%和2%;
在服裝制造領域,市場上大約有40萬家服裝制造廠,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廠家數量占比僅約5%,且位于龍頭的申洲國際,2018年公司年營收占市場總額依然不足1%。
老問題與新麻煩同時涌現,
紡織企業面臨生死大考
老問題指的是行業本身的短板,新麻煩指的是日益變化的產業環境。
如上所述,紡織行業市場高度分散,大大小小的工廠各自為營,技術裝備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毛利也低,整個行業一定程度上缺乏產業鏈上下游的產能協同能力。
如今讓老問題暴露更明顯的,是產業環境的變化。
**是市場的需求量發生變化,紡織業從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在增量時代中小紡織企業通過人海戰術,盡管使用粗放式的生產模式,還是能夠獲得大量盈利。但隨著下游需求的疲軟,粗放式的經營方法在存量時代很難行得通了,中小企業供大于求、積壓庫存的現象時有發生。
其次是個性化需求開始涌現,小單快反成為趨勢。來自需求端的變化往往帶給供給側巨大的壓力。根據行業披露,近年來中小紡織企業萬米以上訂單的數量顯著減少,而幾百米的訂單數量卻迅猛上升,傳統先生產后銷售的運作模式存在缺陷,需求端給企業提出了柔性生產、快速生產的挑戰。
再次是成本飆升的問題。傳統紡織企業以勞動力密集為特色,早期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幫助獲得了業績增長,但隨著近年來人工成本的持續上升,企業甚至出現了用工難、招工難的情況,紡織企業正常運營的成本越來越大。
以及國際環境正在影響紡織品的出口外貿。排除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以外,受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出口優惠政策的影響,一些盈利不高的中低端產能向海外轉移的趨勢在所難免,同時東南亞、南亞也在加大從國內爭搶市場份額的力度,部分下游訂單開始外流。再由于今年疫情的沖擊,全球對紡服及棉織品的需求正在下滑,紡織訂單的增長開始乏力。
參考微笑曲線,國內紡織產業更大程度位于中段位置,附加值或者說利潤率都比較低,未來主要任務是朝技術、專利,以及品牌、服務等高附加值的方向演進。
實際上在全球范圍內也有可循的經驗。如今發達國家已經基本沒有傳統紡織業了,但*早紡織業起源于英國,并且隨著國家發展,低附加值部分先后轉移到了美國、日本、亞洲新興國家、中國、以及正在有往東南亞轉移的趨勢。此時國內紡織企業抓住機會
產業互聯網興起,突破瓶頸的思路
既然缺少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行業龍頭企業申洲國際聚焦中下游,業務范圍覆蓋了面料制作、印染和成衣多項縱向一體化流程,在縮短產品交期上效果顯著,公司議價能力和毛利率都因此提升。但這種模式需要重資產投入,對于營收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來說不敢奢求。
目前,業界不少第三方公司正在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模式賦能廣大紡織企業。
2019年9月,智布互聯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由騰訊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寬帶資本跟投。該公司通過物聯網以及云端ERP的數據共享,自主研發紡織行業MES系統,完成紡織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和數據管理;同時平臺上接入N家紡織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包括成衣廠、織布廠、印染廠等,一方面集中獲取成衣廠訂單,另一方面采用智能調度排期等手段,提高產業上下游的對接效率和產品生產效率,降低目標客戶的采購成本和縮短交付周期。據悉,智布互聯已于2018年完成了千萬元級別的規模化盈利。
2019年12月,紡織品B2B平臺百布宣布完成D輪融資3億美元,成為迄今中國紡織布料領域*大一筆單輪融資。百布有兩大業務板塊,分別是連接上游坯布廠及一批商,共同打造坯布生產智能云工廠,以及連接一批商與下游中小服裝制造廠,共同建立行業優質成品布交易平臺。根據數據,百布2019年全年實現近百億銷售額,行業上游生產環節的AIoT設備已鋪設織機超10萬臺,系統化覆蓋全行業織機產能約8%,并已覆蓋行業70%的成品布一批商和產品品類。預計2020年百布AIoT設備覆蓋織機數達40萬臺,行業織機產能覆蓋率超過26%。
智布互聯和百布是受資本和同仁關注的兩家典型企業,他們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殊途同歸的地方:
一是面向中游布廠,幫助增加訂單數量和優化生產排期;
二是面向下游成衣廠或服裝品牌,幫助縮短交付周期、降低采購成本。
再追究下去,要做的事情便落實到設備
由此看來,國內紡織產業的互聯網轉型之路還處于初級階段,產業仍有較大的改造空間。
至于它是否會因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這一政策而迎來騰飛期并誕生擁有巨大體量的第三方公司,不妨拭目以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話說咸安麻紡織產業》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