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園區檔案
名稱: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
區域:江蘇沭陽
建設時間:2016年
特色:智能針織
江蘇沭陽*近又火了一把。
9月26日,第二屆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暨“沭陽杯”第九屆紡織行業新聞獎啟動會在江蘇沭陽召開,同期同地,由來自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以及紡織服裝周刊、中國紡織、中國紡織報等榮獲全國紡織行業“雙十佳”新聞獎媒體記者,走進“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及部分紡織企業,期冀挖掘沭陽紡織產業發展背后的秘訣。
“記者團”此行,到底發現了哪些亮點?
強勁增長背后有玄機
沒有傳統產業的涅槃重生,就沒有經濟的高
何為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在并不好的大環境下,大多數企業都在走下坡路甚至求生存的情況下,有人卻仍能實現高速增長,就是高質量。無獨有偶,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會議上就被授予了“全國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稱號,這也讓此行有了明確的看點。
江蘇滬江線業有限公司是“記者團”深度行的**站,他們所生產的,就是“一針一線”的線,并不起眼的縫紉線,卻串起了整個紡織服裝產企業。我們不妨通過這家企業的發展,管中窺豹沭陽紡織產業是如何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掌握了**技術,傳統產業也可以變為朝陽產業。
縫紉線可以說是老牌的傳統產業,但其卻在近年來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據介紹,滬江線業目前是國內乃至世界專業的制線企業之一,以紡紗、染色、制線為主營業務,在全國主要城市設有152 0173 3840余家專賣店。國內服裝品牌所使用的縫紉線,大部分都出自滬江線業,幾乎占據了國內市場約30%以上份額。
記者在走訪時了解到,自2006年到沭陽投資建廠后,滬江線業多次追加投資,并不斷進行了工廠擴建和設備升級,如投資建設了三萬紗錠智能車間項目,工藝流程采用國內外的先進設備,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
目前,滬江線業的縫紉線紗錠超10萬枚,形成國內*大的縫紉線規模企業。不僅如此,企業還非常注重
滬江線業
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沭陽紡織產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要求,充分發揮產業優勢與制度優勢,生產供給能力及產業鏈運轉協調性得以快速恢復,在穩
沭陽縣委書記、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卞建軍更是將紡織服裝產業評價為是沭陽國民經濟中*穩定的支柱產業,是穩崗增收的重要民生產業,也是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
目前,沭陽縣紡織服裝企業516家,其中規上企業10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江蘇省**產品5個。2019年,沭陽縣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49.31億元、同比增長31.56%。即使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沭陽似乎仍能夠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來了沭陽不后悔!”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近年來,沭陽一直在聚力打造*優的企業成長發展生態。
談及營商環境,身處其中的投資客商*有發言權。2018年,長興客商盧新榮到沭陽投資30億元,成立了江蘇恒能家紡
為何選擇沭陽?面對記者的一系列問題,盧新榮談到:“我是浙江湖州長興人,經過幾次考察,2018年才*終決定將公司開在沭陽,那時沭陽的家紡產業已經有相當的規模了,恒能來了之后,基本上沭陽的家紡產業鏈就全部打通了。”
據悉,在來沭陽之前,盧新榮前前后后去過很多城市,經過考察都覺得不合適,*后選擇沭陽,是看中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蘇北**一家落戶縣級城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好,各方面資源非常優越,并且這里的領導班子,講誠信、講效率、講公平。
“來了沭陽不后悔!”盧新榮發出感嘆,并列舉了幾件與沭陽有關的事,“我們從2018年5月18日開工,僅僅三個月時間,首批30億元的項目已經全面開工,整個項目的推進,包括所有項目的開工、立項審批過程都很快。遇到問題,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魏偉會進行現場會辦,成立專門的幫辦組來幫辦。這樣高效的辦事效率,在別的地方是少有的,也因此堅定了我在沭陽投資的信心和決心。”
其實,“可持續的政策優勢以及守信用的政府”早已在投資沭陽的客商中有口皆碑。
近年來,沭陽縣分管紡織領域的領導雖有更替,但對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初心卻一直未變。在像盧新榮這樣的客商眼里,政府工作人員的熱情甚至高于企業家,他們更像是沭陽紡織產業的“實干家”。
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彭偉表示,自沭陽將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以來,依托包覆紗、特色家紡和智能針織三大板塊,沭陽邁入“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全產業鏈時代。
生產、生活、生態的產城融合
產城融合發展,是我國眾多有產城市的**目標,但往往忽視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協同,普遍存在“重產業輕城市”的問題,導致產業布局與城市發展需求不匹配,產業空間與城市空間分割、離散甚至相沖突不同。就大部分園區來說,也存在缺乏城市功能的匹配和提升,使得陷入“空轉”和“孤島”困境的主要原因。
完善的配套不僅能夠提升園區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強支持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更能讓園區形成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園區。
2016年,從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的奠基開始,記者見證了園區從一片荒蕪之地,到平地而起的廣袤園區。
不過,這里不是鋼筋水泥構筑連甍接棟的廠房,走進園區,更像是花鳥魚蟲密布的公園。
稀地如金的園區內,有著比廠房面積更大的景觀湖,不僅如此,園區內宿舍、食堂一應俱全,同時,員工活動室內還設立了健身房、瑜伽室等供員工休閑娛樂的場所。
對此,魏偉表示,雖然蓋廠房能夠讓政府獲得更多的收益,但景觀湖卻能讓員工和企業更愿意留下來。要讓企業和員工在這里不僅有工作,更能享受生活。
目前,該園區一、二期24.5萬平方米用房全部投入使用,成功入選“國家智慧型紡織園區試點”,獲批省級科技產業園。園區內優秀企業鱗次櫛比,素有“提花機之王”之稱的山東宋和宋公司在沭興建宋和宋智能科技公司,擁有智能紡織裝備生產線16條、30多項國家專利和軟件著作權,電子提花機銷售額和規模**國內同行。在龍頭企業的**下,沭陽智能化發展已由“盆景”走向“花園”。
實際上,從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建立之初,就立志將其打造為成為
“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
棋局的開篇是“產”,“產城融合”基礎也是“產”。
產城融合更注重產業與城市的并行發展,以實現產城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作為沭陽產城融合的樣板區,則是在不斷探索產城融合模式,無論是不斷完善的硬件配套,還是潛移默化地打造軟環境,都在強化產業園區創新及轉化功能。與此同時,沭陽智能針織產業園區也在有效地貫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和招商選商的發展理念,為產業園區品質產業企業的確立奠定了*為重要的發展基礎。
未來,沭陽將進一步厚植優勢、擦亮品牌,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效、智能、生態發展,構建**未來的紡織服裝產業生態圈,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貢獻更多的“沭陽模式”“沭陽經驗”。
沭陽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石敬峰表示,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巨向變,我國經濟發展也更傾向于由內需拉動。當然,依靠內需并不意味收窄視野,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要融入外循環為輔助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首當其沖就是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升級,沭陽紡織也將會針對重點領域開展補鏈、固鏈、強鏈。同時,還將進一步推動創新發展,以此提供經濟內循環動力,通過創新賦能完成產業升級,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將紡織產業培育成千億級,推動沭陽紡織產業由“高原”走向“高峰”,打造沭陽新的工業地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