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12月12日,由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主辦,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鄭州中遠
中國
袁建龍介紹,超細氨綸是制備輕薄舒適彈性面料不可或缺的彈性纖維材料,其行業產值已超過100億元,且消費量仍在逐年增加。新鄉化纖的氨綸生產線經歷了六代升級,形成了年產氨綸12萬噸、在建規模10萬噸,總體規劃30萬噸的氨綸生產技術創新基地,并成為行業的**者。本次會議旨在進一步推進氨綸技術創新,加強合作交流,推動氨綸產業化及應用,打造氨綸國有品牌。
邵長金在致辭時表示,新鄉化纖成立60年來,在專注、創新、發展中一路走來,為紡織工業的發展進步做出了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司開啟高
新鄉市科技局常務副局長李文清在致辭時說,新鄉化纖60年的發展之路,為新鄉地方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科技局全力支持新鄉化纖,在新型纖維研制及產業化推廣方面更上一層樓。
李增俊在會上作了氨綸行業的發展報告。他說,152 0173 384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大化纖生產國。“十三五”期間,氨綸生產工藝技術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提升。通過企業自主創新,國產化技術更加成熟,產能、產量快速增長,產品品質也得到明顯提高。2019年,我國氨綸產量72.7萬噸,比2015年增長42%。
主要拉動因素:價格下降和消費升級,帶動彈性面料消費需求增長;應用的拓展和新式彈力面料開發,也帶動需求增長。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氨綸價格會走低,傳統領域的用量會進一步提高。消費和后加工的升級,高品質氨綸需求會持續提升。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增加,新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新產能會繼續釋放,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中低端領域競爭加劇,產品開發和生產技術會持續提升。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部分計劃中的氨綸新增產能可能會延遲開工。一季度,在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玉棟介紹了企業氨綸發展現狀及展望。他概括了公司氨綸發展“三部曲”:一是2004年9月25日,“白鷺”氨綸揚帆起航,為發展的起步階段。二是2014年3月,啟動新區10萬噸/年氨綸新項目,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三是2020年9月16日,啟動第二個年產10萬噸氨綸項目,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公司一步一個新臺階。目前,公司主導產品“白鷺”牌再生纖維素長絲、氨綸兩大系列上千品種。公司再生纖維素長絲年產能達8萬噸,處于行業龍頭地位;氨綸年產能12萬噸,躋身行業**梯隊;細旦絲產能將近6萬噸,穩居行業**。
白鷺氨綸優勢。白鷺聚合工藝融合杜邦及旭化成聚合技術。紡絲工藝多頭紡細旦絲優勢,包括裝備優勢、規模優勢、系列化優勢。白鷺氨綸產品優勢:產品規格多,具有高伸長、高應力、高回彈、高均一性等特性;產品差別化,耐高溫、易定型、可染色、再生性、抗菌性;產品應用領域廣泛,適用于針織(
白鷺氨綸展望。“干當年,想明年,三年五年有打算”。公司2023年,產能22萬噸。2026年前,產能30萬噸。未來5~10年,做大做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行業橫向整合。公司做強做大優勢產品,進一步擴大細旦絲規模。裝備創新。公司推進“三大改造”,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
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公司董事長桑向東介紹了“超細氨綸工程技術現狀及發展”。他說,中遠企業集團成立于1992年,是全球知名的溶劑紡絲工程技術公司之一,業務領域包括氨綸、高強聚乙烯、Lyocell纖維、醋酸纖維等。
中遠公司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成為氨綸工程技術的***。特別是通過與新鄉化纖的戰略合作,推動超細氨綸產業發展,建立起了超細氨綸產業*高工程技術標準。由企校3家,共同承擔的“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通過評審,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水平。
2003年以來,氨綸纖維消費量增長顯著且強勁,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由于氨綸的性能,具有其他任何一種纖維都無法比擬的彈性,成為紡織品的“舒適引擎”,預計氨綸的消費量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新鄉化纖與中遠氨綸的合作,成功推動了新鄉化纖,甚至整個中國氨綸產業的大跨步發展。新鄉化纖氨綸產能占比從2014年的4%,增加到2020年的12%,躋身**梯隊。
超細氨綸是氨綸產能增長的主力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轉變,輕薄舒適有彈性的面料及衛生用品需求日益增強,國內20D以下超細氨綸占比從2005年的約10%,提高到2019年的35%以上。
新鄉化纖超細氨綸發展潛力巨大。其“超細氨綸成套技術及裝備”核心技術的產業化,*大地推動了超細氨綸產業的發展,并成為超細氨綸產業*高水平工程技術標準。它的核心技術包括聚合工程技術、紡絲工程技術、高效能源利用、高
高密度紡絲技術是超細氨綸工程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新鄉化纖氨綸是全球**個120頭高密度紡絲技術成功產業化的工廠。20年的發展,氨綸單個紡絲位生產效率提升近20倍。
目前,新鄉化纖20D以下產品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超細氨綸產量居全國之首,已成為超細氨綸的領軍企業,實現了超細氨綸差別化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基于超細氨綸工程技術優勢,繼續擴大超細氨綸產能,將是新鄉化纖氨綸****的歷史發展機遇。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副教授魏朋博士分析了“功能差別化氨綸研究進展”。他說,高效超細高品質氨綸制備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已由中遠氨綸、新鄉化纖和中原工學院成功研發推出,產品已得到大規模應用。差別化氨綸發展方向:輕薄舒適紡織品和醫療衛生用品,仍然是氨綸的主要應用領域,市場需求強勁。在保障氨綸優良彈性的前提下,一是開發高耐熱、易染色氨綸;二是新型生物可降解氨綸,有利于解決微塑料的污染;三是彈性可控氨綸,尤其是低應力高應變,回彈性優異;四是智能紡織品用氨綸,具有導電、形狀記憶等功能。
李陵申在發言中,對新鄉化纖6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他說,新鄉化纖不僅是我國纖維產業,甚至可以說是我國紡織工業的先行者,或者是領軍者。新鄉化纖將企業家精神和勞模精神相融合,“擇一業,忠一生”。他說,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紡織產業屬于傳統產業,也是重要的民生產業。我國紡織工業是全球科技前沿的五個制造行業之一,但我們自身仍有短板,要在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中補短板、強弱項。讓紡織領域的創新,成為行業立足國內布局和國際大循環的利器,積*融入新發展格局中。中國紡聯將在紡織
會議期間,還進行了專家面對面座談交流。武漢紡大校長徐衛林、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李鵬飛、無錫(國家)紡機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高工李瑞芬、原中國紡織科學院院長趙強、魯泰紡織公司副總經理張建祥、東華大學教授王依民、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東華大學教授毛志平,武漢紡大機械學院院長梅順齊、中原工學院科技處長教授宋曉煒、天津工大紡織學院副教授趙義俠、紡織行業精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原工學院教授任家智,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院長教授楊紅英、河南工程學院化工與印染學院院長教授王延偉等,就超細氨綸技術創新發展、科研成果轉化、氨綸開發應用等熱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會議之前,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新鄉化纖氨綸生產現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