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絕大多數美國時裝企業表示,“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和商業影響”是2020年的主要商業挑戰。由新冠疫情引起的商業困境不會很快消失,美國時裝企業必須做好準備應對疫情大流行的中長期影響。
★供應鏈中斷:新冠疫情導致了美國時裝企業嚴重的供應鏈中斷。中斷來自多個方面,包括勞動力短缺、紡織原材料短缺以及運輸和物流成本大幅增加。
★銷售下降:新冠疫情已導致美國時尚公司普遍的銷售下滑和訂單取消。幾乎所有時裝企業(96%)預計其銷售收入在2020年將下降。
★訂單取消:由于銷售下降和業務運營受到嚴重干擾,所有企業表示,他們或多或少已推遲或取消了采購訂單。幾乎有一半的零售商表示,他們在2020年二季度之后仍將取消或推遲采購訂單。另有40%的零售商預計,即使到2020年第四季度或之后,他們仍可能會取消或推遲訂單。訂單取消或推遲對中國、孟加拉和印度的供應商影響*大。
★應對措施:時裝企業表示,他們正在嘗試多種方法來*大程度地減輕新冠疫情的財務影響,包括探討替代采購方案、利用自由貿易協議或貿易優惠計劃以及利用
受新冠疫情和商業環境惡化的影響,時裝企業對未來五年時裝行業的前景預測更為保守,但仍有樂觀因素。
★半數樂觀:對未來五年感到樂觀或比較樂觀的人從2019年的65.3%快速下降至57.9%的新低。相比之下,將近三分之一的時裝企業對時尚產業的未來持悲觀或比較悲觀的看法,這是自2014年啟動此項調查以來的*高比例。
★增加
新冠疫情和中美經貿摩擦的不斷升級,對美國時裝企業的采購行為產生了重大而廣泛的影響。
★成本增加:“生產和采購成本增加”被列為2020年時裝企業面臨的第四大商業挑戰。值得注意的是,時裝企業連續第二年說“運輸和物流”是2020年他們*關注的成本。高達90%(去年為63%)的時裝企業明確表示,美國針對中國的301條款行動增加了公司的采購成本。
★去中國化:新冠疫情和貿易戰正在推動美國時裝企業進一步減少其“中國業務”。盡管“中國+越南+多國”仍是時裝企業中*受歡迎的采購模式,但約有29%的時裝企業表示,2020年他們從越南采購比從中國采購更多,而2019年這一比例為25%。
★訂單轉移:美國時裝企業減少從中國采購的同時,主要將訂單轉移到中國在亞洲的競爭對手。****(去年為77%)的時裝企業表示,他們今年“已將一些中國的采購訂單移至其他亞洲供應商”。但沒有明確證據表明,美國時裝企業從西半球地區增加了采購。
盡管在疫情流行期間面臨著財務和運營方面的挑戰,但美國時裝企業并沒有忽略采購的可持續性。
★社會責任:超過70%(去年為63%)的時裝企業表示,計劃在2022年前將更多資源分配到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領域。
★供應鏈地圖:絕大多數公司表示,為履行可持續和社會責任采購承諾,繪制了供應鏈地圖(對供應商名稱、位置和功能進行記錄)。
★供應鏈挑戰:時裝企業指出,“供應商不全力合作或不愿共享信息”、“紡織和服裝行業的特殊性使其很難對一級供應商之外的供應商進行跟蹤”和“內部預算或員工不足難以繪制供應鏈圖”是繪制供應鏈地圖的首要挑戰。
★供應商審核:所有時裝企業均表示他們會審核其供應商。大約65%(去年為50%)的時裝企業表示,他們同時使用了第三方認證計劃和公司內部的合規團隊。
★循環經濟:美國時裝企業正在積*探索新方法,以改善采購的可持續性和社會合規性,包括為建立循環經濟做出貢獻。
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美國時裝企業將繼續調整其采購基礎和采購方式。
★供應商整合:采購多元化的步伐正在放緩,越來越多的美國時裝企業正在轉向鞏固其現有的采購基礎。近一半的時裝企業表示,他們計劃“從相同數量的國家/地區采購貨源,但與更少的供應商合作”,而去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為40%。
★采購量變化:公司將繼續調整其采購基礎,但規模將比過去適度。自2014年實施此調查以來,今年首次沒有任何時裝企業計劃大幅增加來自世界任何特定國家或地區的采購量。這一結果警示了美國時裝企業當前所面臨經濟危機的嚴重性,并暗示了疫情后經濟復蘇可能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
★中國前景:中國很可能仍將是美國時裝企業的重要采購來源。但是,非經濟因素(如涉疆問題)可能會使公司的采購決策變得復雜。
★越、孟前景:受益于美國時裝企業從中國減少采購,預計越南和孟加拉將作為美國市場的主要服裝供應商發揮更大的作用。
★美國制造:鑒于疫情大流行期間供應鏈中斷,美國時裝企業正在更積*地探索“美國制造”的采購機會,以提高敏捷性和靈活性并降低采購風險。約有25%的時裝企業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會從美國本地增加一定數量的采購,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高水平。
由于采購模式的變化,今年以來時裝企業普遍表示減少了對自由貿易協定和貿易優惠計劃的使用。
★低使用率:與去年相比,只有三個自由貿易協定和貿易優惠計劃的使用率更高,包括《非洲增長和機會法》(AGOA),埃及合格工業區(QIZ)和《美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KORUS)。
★主要原因:造成今年FTA和優惠計劃使用率降低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美國時裝企業從這些FTA和優惠計劃成員的采購量減少。2020年前五個月,通過貿易優惠安排進入美國的服裝份額降至15.1%,是自2008年以來的*低水平。
★原產地規則:由于種種原因,即使從自由貿易協定或貿易優惠計劃的成員國采購,美國時裝企業也無法總能享受到免稅待遇。限制性的原產地規則仍然是美國時裝企業無法充分利用FTA的原因。
時裝企業對于使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USMCA)用于服裝采購表現出了更多的意愿和興趣。
★原有采購商:對于已經使用NAFTA進行采購的公司,絕大多數(77.8%)表示他們“準備立即獲得USMCA的任何好處”,比2019年增長了31%以上。
★新采購商:即使對于未使用NAFTA或未從該地區采購的時裝企業,今年約有一半的時裝企業表示,他們“可能會在未來考慮從北美采購”并探索USMCA的好處。
★原產地規則:一些時裝企業對原產地變更規則表示擔憂。這些擔憂似乎主要集中在
時裝企業對使用《非洲增長和機會法案》(AGOA)以及從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進行采購的熱情有所增長。
★AGOA:近37%(去年為27%)的時裝企業表示,自2015年AGOA法案續簽以來,他們自南撒哈拉地區采購了更多的紡織服裝。
★第三國面料條款:超過40%的時裝企業表示,AGOA法案及其“第三國面料條款”對于他們從南撒哈拉地區進行采購至關重要。
★投資意愿:但是,時裝企業仍然對直接在南撒哈拉地區投資興趣不大。約27%的時裝企業表示,AGOA的暫時性以及不確定性使他們望而卻步。
★前景預期:隨著AGOA的到期日迅速臨近,關于協議的未來以及從南撒哈拉地區采購前景的討論開始變得激烈。時裝企業建議,“將AGOA再續期十年,對其現有規定不作重大修改”,或“將AGOA替換為永久性的自由貿易協定,互減關稅并繼續允許第三國面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