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0 來源:互聯網
“綠色貿易壁壘”指各國為保護本國市場,借口保護環境和國民健康,對進口商品提出的帶有歧視性、針對性的技術、安全和衛生標準。
來自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一季度開展的綠色貿易措施影響的調研顯示,受“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全省不少外貿企業大倒苦水,表示受傷不輕。
作為20世紀90年代后興起的一種貿易保護措施,“綠色貿易壁壘”因其隱蔽性成為一種較為有效的貿易保護措施,并呈現三大發展趨勢:**覆蓋產品范圍不斷加大。主要表現在種類日益擴大、名目越來越繁多。如以往綠色壁壘主要集中于農副產品和食品,如今已經擴展到機電、紡織鞋帽、玩具鐘表和橡塑皮革等幾乎所有領域。其次是國際化趨勢愈發明顯。以碳足跡為例,涉及美國環保標章計劃、加拿大環境選擇標志、歐洲之花、北歐白天鵝環境標志、法國新環保法案等。201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碳足跡標準ISO156 0190 2607正式實施。其三是不斷修訂并嚴格。如Oeko-TexStandard100(生態紡織品認證標準)是當前全球使用zui為廣泛、影響力zui大的紡織品生態標志,歐盟每年對其進行修訂并發布。
“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對進出口造成多方面影響,企業普遍有感。那么,綠色壁壘造成的影響主要有哪些?業內人士指出,首當其沖的肯定直接影響出口。以印尼近兩年相繼出臺的GAP認證、綠色包裝、標簽等新規為例,印尼要求每1批進入印尼市場的蘆柑都要在出口包裝廠經過SGS的包裝標識檢驗認證,出具合格證書后才能在印尼順利通關。
其二是間接影響出口競爭力。在被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調查的輕紡鞋帽、機電儀器、化礦金屬、玩具鐘表等生產企業普遍認為,破解綠色壁壘必須依靠國外技術標準和認證要求,導致企業須送國外檢測,出口費用被迫增多,甚至造成企業訂單流失。如ISO21254標準,國內缺乏相對應的權威認證機構,導致企業必須到國外送檢,不僅增加成本,還不得不拖延檢測周期,嚴重影響企業國際競爭力。此外,被調查的農食產品生產企業一致認為,日本對我國出口食品實行歧視性壁壘,如日本對我國大米進行的103項農殘檢測,而對其國內市場生產流通的大米卻未采用如此多項的檢測,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對此,泉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石獅辦事處建議相關部門及企業積*實施ISO14000和環境標志認證,加快與國際環境標準接軌的步伐。在加強環保產品開發的同時,可以調整出口貿易的地理方向,擴大向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