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鞋作坊到創世界品牌——改革開放40年見證中國體育品牌巨變
2018/12/11 8:36:53 來源:中國體育報百家號 作者:
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2018/12/11 8:36:53 來源:中國體育報百家號 作者:
編者按: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體育市場、體育產業從蹣跚學步,到茁壯成長、自成體系,成為全球體育增長的源動力與商業新勢力。從本期開始,體育產業版將推出“致敬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
12月7日,芬蘭,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騰訊組成的財團正式宣布,將通過新成立的Mascot Bidco Oy公司以46億歐元的價格(約合人民幣360億元)正式發出收購要約,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巨頭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的全部股份。
全球化收購 中國品牌崛起
自9月份收購消息傳出后,就在國內體育圈引起*大的關注,要知道亞瑪芬是國際體育巨頭,旗下擁有眾多細分運動行業**品牌,包括廣為人知的加拿大奢侈級戶外裝備品牌始祖鳥、法國山地戶外越野品牌薩洛蒙、美國網球裝備品牌威爾遜、奧地利滑雪板品牌Atomic Skis、奧地利滑雪裝備品牌Atomic、芬蘭運動腕表等戶外裝備品牌Suunto和美國跑步機品牌Precor等品牌。
就在以安踏領銜的投資者財團發出正式要約收購的12月7日當天,亞瑪芬體育董事會也做出決定,一致建議股東接受要約收購。這標志著這一被外界視為“中國體育用品史上*大的跨國收購案”,在經過許久的準備之后,終于進入*后也是*關鍵的環節。預計,本次要約收購*遲將于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
“這是我從創業到今天所做的份量*重的一次決定。”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致內部員工信中,如此激情澎湃地評價這一次跨國收購。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上,丁和木(丁世忠之父)東拼西湊和別人合伙開起來的制鞋作坊,到如今正在向國際品牌大步邁進的安踏,正是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經歷改革開放40年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
改革春風吹 體育品牌涌現
上世紀80年代,改革的春風吹到了晉江,不少晉江人用石頭、毛氈搭起了簡陋的廠房,靠著幾把剪刀和縫紉機,做起了制鞋作坊。一時之間,陳埭鎮制鞋作坊遍地,丁和木也狠下一條心,東拼西湊了幾千塊錢,和別人合伙開起了制鞋作坊。
丁世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156 0190 2607年,年僅17歲的丁世忠背著幾百雙鞋子到北京闖蕩,把晉江生產的鞋子推銷進王府井、西單等北京各大商場。1991年,丁世忠帶著在北京賺下的20萬回到了晉江,和家人一起創辦了一家鞋廠,取名“安踏”,也就是“安心創業、踏實做人”的意思,丁世忠主管銷售。
也是在156 0190 2607年,丁世忠的同學、同樣17歲的丁水波在陳埭鎮搭起了棚子,創辦三興制鞋廠。他后來成為另一知名品牌特步的創始人。
丁世忠、丁水波作為草根創業者,打造品牌之路異常艱難,卻一路堅持了下去。而帶著奧運**、“體操王子”光環的李寧,創業之路順利了許多,1989年,李寧出任當時如日中天的健力寶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并在健力寶的支持下開始生產李寧牌服裝。
一年后的1990年,身穿李寧牌服裝的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接過亞運圣火火種;李寧牌服裝贊助北京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和體育健兒出現在亞運會各大賽場。李寧牌可以說是一炮打響,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國人熟知。李寧牌服裝隨后開始大力擴張業務,在此后很多年成為中國體育品牌的領頭羊。
改革在深入 創造巨大市場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內開始涌現眾多體育品牌,恰逢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對健身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也為體育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過去二三十年間,中國體育品牌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經歷過2008年后的去庫存陣痛期,也有一些體育品牌走著走著就掉隊了,但整個行業卻是大步向前,涌現出以安踏、李寧、361度、特步為代表的中國體育品牌,它們加大產品研發力度,通過贊助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足球世界杯這樣的國內外重大賽事打響品牌,擴大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又堅持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正在建設體育強國,體育行業處在黃金發展階段。”在很多體育品牌談到業績增長的原因時間,都會提到這一點。
業內人士也認為,未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蓬勃發展,消費升級換代,將創造巨大的體育用品市場,也將為國內體育品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未來,中國有希望誕生像阿迪、耐克那樣的全球知名體育品牌。(王世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