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集團介紹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進展情況
(中國皮革網訊 曹玉亭)12月4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國際經貿合作區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商務部相關專家,已在俄羅斯、巴基斯坦建立經貿區的康奈集團和海爾集團代表,以及輕工各行業協會代表在座談會上共同探討經貿合作區建設模式和“走出去”途徑,交流海外布局經驗,進一步助推輕工企業海外投資向更高層次發展。中輕聯副會長楊志海、王世成出席座談會并講話。
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王正旺處長對我國“走出去”的現狀和未來走勢作了具體分析,尤其對國家支持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政策和措施進行了詳細介紹。目前,國家主要從四個方面支持國內企業對外投資,開展跨國經營。一是完善政策環境,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和法制建設,強化國內企業在“走出去”中的市場主體地位。二是注重培養“走出去”的市場主體。在金融、外匯等方面完善政策,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各類所有制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發展跨國經營。三是加強國際合作。四是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多邊投資合作促進機制,與相關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為國內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康奈集團總經理鐘普明
已在俄羅斯、巴基斯坦建立經貿區的康奈集團和海爾集團,作為輕工企業“走出去”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談會。康奈集團總經理鐘普明介紹了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總體規劃、建設進展、招商情況,以及兩國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及優惠政策。同時強調,政府之間的友好合作是企業海外投資的“護身符”,康奈正在從產品出口向資本輸出轉變,在俄羅斯興建園區為康奈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提供了平臺和機遇。海爾集團推進本部戰略部長彭日初表示,目前海爾“三步走”戰略計劃正在穩步推進。通過“走出去”,海爾打進了國際市場;通過“走進去”,海爾在歐美銷售的80%產品是通過大連鎖售出的;正在實施的“走上去”,是海爾的創牌階段,而建設中的巴基斯坦海爾-巴魯經濟區將成為中國家電走向世界的重要基地之一。
楊志海副會長在講話時強調,實施“走出去”戰略意義重大,不僅延伸了國內企業的市場,拓寬了國內企業的活動空間,還可以利用國外資源,實現出口增長方式轉變,減少貿易摩擦,同時通過企業間的合作,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強國家的影響力,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作為輕工大國,中國輕工企業不僅要滿足國內人民的需求,也要滿足世界人民的需要,更需要“走出去”。他進一步指出,輕工企業盤子小、數量多、競爭激烈、海外投資經驗少的特點,決定了國內輕工企業在海外投資中將常常處于弱勢地位。現在,國家的支持、政策的扶植和環境的完善,使企業海外投資不再是企業行為,擺脫了分散投資、單打獨斗的弱勢地位,讓企業有了安全感。海爾和康奈的成功經驗及平臺,為國內輕工企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中輕聯和各行業協會作為“走出去”的促進者,要宣傳好這兩個企業的成功經驗,要讓行業知道,讓企業知道。各協會也要因地制宜,推進“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通過合作,達到企業、國家和世界各國的多贏。
相關鏈接:
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是2006年中國政府首推項目,是國家商務部的一項重點工作,是中國首批8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合作區由康奈集團和吉信集團共同投資建設。
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位于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斯克市麥萊奧區(原蘇聯時期的西部工業區),離東寧口岸53公里,距海參崴100公里。占地面積228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56 0190 2607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合作區內分生產加工區、商務區、物流倉儲區和生活服務區四部分,建設期為五年,計劃引進60家以上的企業,產業重點定位于輕工、電子兩大產業,面向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及歐洲市場,主要生產加工鞋類、服裝、皮革、家居、建材、家電、汽車組裝、汽配等產品。
合作區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分期建設、滾動發展”的原則,既考慮當前入園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也考慮今后產業配套、結構優化的需要。廣泛借鑒先進的建設經驗,參照中國關于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管理辦法,以及俄聯邦特區法的有關規定,因地制宜,立足長遠,為入區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人居環境和經營環境。通過引導國內企業入園發展,實現兩國優勢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拓展和增強國內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世界制造”轉變。合作區建成后,將成為集生產、商貿、會展和倉儲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經貿園區,成為中國優勢產業進行俄羅斯和獨聯體等國家市場重要的產、供、銷集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