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今天,我們迎來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它與十六大整整相隔十年。
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的第十個年頭,同時,也是溫州獲得**張國字號金名片“中國鞋都”的第十年。這三個“十年”都重疊在一個時間節點上,它們相互印證著彼此的風雨兼程和不凡的成就。
這十年,是中國鞋都起步打基礎的十年,也是中國鞋都輝煌的十年。
無論是從溫州鞋業三把火發展歷程,中國鞋業的**張名片——中國鞋都的名號之爭,還是接二連三的國際貿易糾紛,每一個改變,都是穿行在風口浪尖之上,成就于驚濤駭浪之間。
這十年,中國鞋都創造了很多奇跡,也寫下了很多春天的故事。十年來,很多有關“四千”的溫州精神與溫州鞋業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十年來,中國鞋都發展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蛻變;十年來,中國鞋都發展戰略布局由“引進來”向“走出去”轉變;十年來,溫州鞋業品牌歷經由國內走向國際的蝶變;十年來,中國鞋都發生很多改變,十年或許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但不會被遺忘,于是,我們只能用僅次于永恒的“過去”比照現在來描述這一份份改變。
中國鞋都承載著溫州鞋業發展使命,經過十年的滄桑巨變,溫州鞋業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宏大、專業配套完善、營銷網絡健全、品牌集聚**、特色文化驅動的區域產業集群,成為中國*具競爭力的鞋革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中國鞋都十年輝煌路,十年奮進,十年沉淀,十年跨越,十年巨變。
外貿十年之變:
從4. 62億美元向47.24億美元的巨變
中國鞋都十年,溫州鞋類出口從2001年的4.62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47.24億美元,其中2009年到2011年三年每年遞增10億美元。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雖然成績令人驚嘆,但歷程卻有些驚心動魂。
從2002年至今,溫州鞋業出口經歷了無數風雨,趕走了擋在路上的一只又一只攔路虎,而其中*有代表意義的三只老虎,當屬2004年西班牙火燒溫州鞋、2006年歐盟對中國皮鞋反傾銷和2008年俄羅斯ACT市場鞋產品查抄事件了。
每一次外貿糾紛,都把溫州鞋類出口推到了新聞的風口浪尖上,而每一次中國鞋都的娘家人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總會與出口企業站到一起。在政府外交渠道的幫助下,依靠法律和規則,協調處理。
親歷過這三次外貿風波的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謝榕芳深有感觸的說,這三個外貿事件到目前為止,*后結果還都比較圓滿。這些官司的勝利,都為中國鞋都溫州制鞋企業在國際制鞋行業中贏得了應有的尊嚴和地位。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開始遭遇大量貿易壁壘。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11月,溫州市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美國337調查、CR標準等國際貿易壁壘共80多起,涉案企業1000余家,其中很多貿易壁壘都與鞋有關。面對困難,溫州沒有選擇退卻,而是挺身應對,努力爭取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也正是通過這些事件的磨勵,溫州鞋類出口企業和鞋商才成長起來,由原來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有章有節。他們痛定思痛,從過去低檔的一擁而上,到有品質的多渠道分進轉變;由單純的貼牌出口到多結構有自主權的品牌出品轉變。
近幾年,溫州鞋類產品出口156 0190 2607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和附加值逐年提高。2007年,出口鞋類5.35億雙,金額24.09億美元,出口額占全市的25%,均價 4.61美元,同比高于國內行業56.3%;其中皮面鞋出口0.65億雙,金額6.34億美元,均價9.69美元,高于國內行業出口皮面鞋均價33%。2011年,溫州鞋*高出口單價創歷史記錄,達到156 0190 2607美元。[next]
發展方式十年之變:
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蛻變
十年,溫州鞋業在集聚整合,在黨和政府好的經濟政策指引下,歷經粗放式的快速生長、大的經濟政策疏堵下的結構調整,溫州形成了除鞋都工業園外,還在鹿城區、甌海區、龍灣區、永嘉縣、瑞安市、蒼南縣等區縣有相當規模的并有特色的模塊式產業布局,溫州制鞋經濟效益居特色行業前列。2011年生產鞋類產品13.5億雙,產值約830.3億元.。
十年間,全行業創新管理,向規模效益型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制鞋企業已從2001年的5000多家,減少到2011年的2616家,幾乎縮減了一半。但2011年制鞋行業總產值為830.3億元,比2001年的200多億增長了近四倍。2011年,有9家制鞋企業入圍2011溫州百強企業,在十六大特色行業中居第二位。
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溫州制鞋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這些跡象也深深表明了,要從根本上解決溫州鞋業“制造”所面臨的系列難題,加速轉向“創造”的發展則是勢在必行的。
“加速轉型升級與集群發展品牌無疑是中國鞋都從‘制造’轉向‘創造’發展的*重要歷程”,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會長鄭秀康說。
2010年,溫州市政府批準通過了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起草的《溫州市鞋革行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2011年,該方案又順利通過專家論證。目前,溫州市鞋革行業的轉型升級正在加速實施中。
未來十年的中國鞋都,是繼續在“制造”上漫步抑或者在“創造”上奔跑?!捌放苿撔屡c產業升級的進度就是*終的解答密碼”,謝榕芳說。
產業鏈十年之變
從松散到聚合的核變
中國鞋都十年迅猛發展,不但帶動了上下產業鏈延伸和飛速發展,而且加快了相近產業的聚集,形成由制鞋、制革、皮件三個主體產業和合成革、鞋材、鞋機、鞋楦、鞋模、鞋飾、皮化等配套的工業生產體系,及相關配套專業市場,發揮出*強的集聚效應,本土企業華峰集團生產的聚氨酯,被溫州鞋業廣泛應用,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同時,也吸引了世界*強的鞋革配套企業,他們紛紛在溫州設點。
十年的發展,繼中國鞋都之后,溫州先后獲得了“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中國膠鞋名城”、“中國鞋都女鞋基地”、“中國皮都”“中國鞋都男鞋生產基地”、“中國鞋都安全鞋名城”7個國字號特色產業基地。隨著中國鞋都的建立發展,一些檢測、標準制訂、研發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等配套產業也在不斷的發展狀大。
區域產業集群的競爭,實際上是產業鏈與產業鏈間的競爭。溫州制鞋配套產業為中國鞋都的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中國鞋都鞋業品牌的幕后英雄。與國際品牌鞋企相比,溫州鞋業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運用上有技術空間,這為溫州制鞋配套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未來,中國鞋都鞋類品牌在進行品牌創新時,將會將鞋材的技術創新納入到自己的核心資源中來。我們相信,在成就一批鞋類品牌的同時,還將成就一批鞋材企業品牌。[next]
布局十年之變:
由“引進來”向“走出去”的轉變
十年來,溫州鞋業品牌除了積*在國內銷售網點進行布局,通過引進國外品牌與之合作,學習國際品牌的運營經驗,配置國際資源外,還不斷嘗試“走出去”形式,推進品牌國際化。
一是跨國投資,將生產基地建在當地??的渭瘓F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的經貿合作區,已成為俄羅斯當地**納稅大戶;哈杉鞋業在尼日利亞投資辦廠,成為西非**大制鞋品牌;甌海南龍制革廠等5家溫州鞋企抱團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3000萬美元建設的“中亞鞋都”,瞄準中亞新興市場。
二是建立國際戰略合作。溫州鞋業早在1991年就與國際零售業巨頭合作,作為其全球采購的重要基地。奧康又與國際**品牌萬利威德合作??的渭瘓F加入世界權威鞋類研究機構SATRA,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紅蜻蜓集團與比利時**鞋設計公司愛思康公司合作,致力于運動皮鞋的研發和生產。蜘蛛王集團與意大利景泰國際集團合作,生產安全系列鞋。巨一集團通過與德國DHM公司的合作,實現了民外合璧,借梯登高。
三是開設境外專賣網絡??的我言跉W美10多個國家開出200多家專賣店,并在巴黎黃金地段開設旗艦店,標志著中國鞋業品牌融入境外主流商圈。
四是出國參展,培育和宣傳自主品牌。由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組織的國際鞋展,比如加達鞋展、意大利鞋展等,成為溫州鞋類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渠道。另外,通過與溫州德納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每年一屆的溫州國際鞋類及皮革制品和皮革鞋料展到今年已連續舉辦了十七屆,在業內的規模和影響力逐漸擴大,已形成中國以及世界鞋業及配套展覽的一張名片。
五是加強與境外同行業交流。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辦法,與西班牙埃爾切市鞋業協會坦誠對話,共同簽署以和諧共贏為主旨的《溫州宣言》。
品牌十年之變:
從國內走向國際的蝶變
品質是品牌的基礎,這一點溫州企業深有體會。一直以來,溫州制鞋企業對質量管理體系是常抓不懈??的?、奧康、紅蜻蜓先后獲得全國質量獎、浙江省質量獎和溫州市長質量獎。
品牌又是通過營銷來實現的,溫州人走南闖北的行銷精神,把溫州鞋類品牌推向全國,推及到世界各地。另外,溫州人**特色的創新營銷模式總能緊扣時代脈博。
十年間,以**特色的連鎖專賣街邊店、店中店、特色市場、集成店為主線,加上風起云涌的網絡銷售平臺,借助加工貿易和跨國零售商的銷售渠道,溫州鞋業構筑了遍布國內外市場的營銷網絡。據對20家溫州鞋類品牌企業初步統計,目前這些鞋業品牌的營銷終端網點共計達七萬個。
強化品牌意識,培育自主品牌,已成為皮鞋行業的共識和主流。從家庭作坊到“貼牌生產”再到自創品牌,從“質量興業”到“品牌興業”,溫州鞋革行業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成為本行業自主品牌區域集中度*高的城市。今年中國皮革協會發布的“第八屆真皮標志排頭品牌”評選結果顯示,溫州仍然是中國皮鞋品牌*為集聚的地區。此次評出的10個“中國真皮**鞋王”中,康奈、奧康、紅蜻蜓、蜘蛛王、意爾康等溫州鞋類品牌占據半壁江山。
另據統計,目前全行業擁有中國出口**3個,中國**產品7個,******79枚,中國出口商品免驗3個,還有浙江**48個,浙江出口**9個及浙江省**商標37個。
但對于鞋類品牌來說,僅僅是做好一雙鞋是遠遠不夠的。在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成立二十年之際,鄭秀康會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溫州要做好文化鞋、科技鞋和責任鞋這三雙鞋。
未來,品牌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對中國鞋都的發展同樣重要。
韓國制鞋行業就是*好的教訓。上世紀60年代,世界鞋業的制造中心在美國、意大利和西班牙,70年代向日本、韓國轉移,80年代向臺灣轉移,90年代后登陸中國大陸。韓國的制鞋業在上世紀 70年代得到了*大的發展,到80年代成長為它的第三大出口產業。1990年出口創下*高記錄,達到43億美元。但韓國鞋業的發展主要是依賴貼牌生產,上世紀80年代初,韓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世界鞋類**轉到其他國家生產了。等到韓國醒悟的時候,鞋業走向衰落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了。當然,這其中也有韓國、日本等市場縱深不夠的原因。
相比美國、意大利等國家,雖然制造中心已轉移遷徒,但這兩個國家的鞋類國際品牌仍沉淀下來了,目前國際**品牌,大部份是這些傳統制鞋強國所占據。
如何讓溫州鞋業品牌集群創造崛起,這便成為了整個鞋行業普遍討論的話題。[next]
溫州鞋業方向十年之變
走向科技制鞋的聚變
中國是制鞋大國,但不是強國。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溫州鞋業在產品結構、研發設計能力、材料和工藝創新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溫州制鞋行業面臨著傳統制造行業都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一批行業品牌企業比如康奈、奧康、紅蜻蜓等都在進行優化結構,在向數字化的研發,智能化的生產,舒尚化的理念營銷等方向創新發展與探索,一些中小企業也在科技創新上取得突破。
“溫州鞋革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走向科技制鞋,走向世界品牌。”謝榕芳說。
對于科技制鞋,謝榕芳介紹說,在浙江省商務廳與溫州市商務局的指導下,并在***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的架構下,由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牽頭籌建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國際技術設計研發中心,并作為示范基地的重要承載平臺。該中心設想建設成為一個鞋類創新技術交易平臺,以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為基礎,涵蓋材料、設備、工藝技術等各方面,吸納世界先進制鞋技術資源,為制鞋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交易平臺服務。
今年九月份,由市政府、市商務局帶隊,鄭秀康會長等行業企業家一起,赴意大利、西班牙等制鞋強國進行學習考察,旨在為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國際技術設計研發中心的籌建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理念,搭建合作交流平臺。
此次交流之行,拜訪了西班牙華人鞋業協會、瓦倫西亞鞋革行業協會、安科納省企業家協會、意大利(中國)鞋業商會等商協會,還與意大利鞋都MONTEGRANARO 市市長進行了友好交流。并參觀意大利知名品牌制鞋企業ROSSI 公司、西班牙艾爾切知名品牌WONDERS制鞋工廠和PIKOLINO工廠及博物館。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與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設計分會,分別同西班牙鞋業協會和意大利André Maritan 設計公司簽定兩份合作協議。
鄭秀康會長介紹說,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與西班牙鞋業協會將從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以及引進技術和材料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十年,中國鞋都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走過的道路是跳躍式發展的,它的變化是巨大的,這也是獻給黨的“十八大”一份厚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