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甲林現任西班牙西菲納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巴塞羅納)世界華人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等職位,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研究員
西班牙西菲納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甲林:
“歐債危機給我們華人制造業提供了難得的商機。”
歐債危機與成都民營企業有何關系?在西班牙西菲納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甲林眼中,是一個**的機遇,前者為后者創造了一個進入歐洲淘金的機遇。
在昨日的西南交大四川校友聯誼會上,張甲林發表演講稱,歐債危機僅是企業缺乏資金生產萎縮,其國民購買力依然強勁,他建議諸如成都女鞋應“抄底”歐洲。他透露,此次回來是為了給成都本土企業牽線搭橋,抓住機會去歐洲淘金。
據了解,張甲林是地道的成都人,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在西班牙創業將近30年。除了公司職務,他也是(巴塞羅納)世界華人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為世界華商研究中心研究員,對世界經濟形勢有著獨到見解。
歐債危機未影響市民購買力
經濟危機往往導致國民購買力下降,但這次發生在歐洲的債務危機并非如此。西班牙的滿街都是游客,咖啡照喝,紅酒照品,龍蝦照啃。
張甲林解釋,此次歐債危機并未影響到廣大人民的基本購買力,因為高福利政策下,西班牙公民享受全額的醫療、教育等免費待遇,即便因危機被企業裁員,還可以每個月領取失業金,加上高昂的遣散費用,很多失業者手中的現金往往比工作的時候還多。
張甲林指出,在歐洲各地抗議政府緊縮政策的人們,并非衣食無著生活困苦,而是因為影響了其夏季旅游計劃,或家庭裝修及奢侈品的購置,“歐洲真正承受經濟危機巨大沖擊的,是舉債過日子的政府和企業。”
抓住商機華商大舉收購歐企
張甲林表示,歐債危機當前的表現是投資不足,生產萎縮。一旦銀行因危機收緊銀根,很多企業就缺少流動資金,面對大量的訂單一籌莫展,空留一大堆成熟的工人與生產鏈等待收購。
在歐洲企業紛紛縮產甚至倒閉的同時,華人企業卻在迅猛擴張。據張甲林拿到的**手資料,西班牙勞工部數據顯示,2009年金融危機中,華人新成立的公司增加了3504個,目前中國老板人數達到了24005人。西班牙華人企業AMIGO收購了西班牙第2大掃把制造公司,PLASTIDON。
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張甲林認為,因為華商較少依賴銀行,結果成了這次危機的受益者。“歐債危機給我們華人制造業提供了難得的商機。”
走出**“成都女鞋”應席卷歐洲
面對這種機遇,張甲林建議國內的企業也應走出去“搶灘登陸”,他將為成都本土企業牽線搭橋,介紹前往歐洲收購擴張的經驗。“我的供應商上海一家公司,廉價收購了一家法國同行,從而打開法國和歐盟的大門。目前歐洲這種嗷嗷待哺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這是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的機遇。”
像成都女鞋這樣的民營企業進入歐洲的*佳時機,他建議通過鞋業協會這樣的組織,讓成都女鞋企業聯合起來,繞過批發直接進入歐洲建立自己的品牌。“溫州鞋業已經先行一步在歐洲建立了自己的營銷網絡,成都女鞋可與當地鞋企合作,在統一的大賣場內設立店鋪,打響‘成都女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