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長三角小企業調研之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昨日發布了針對珠三角小企業生存報告稱,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的大幅上漲已成為小企業“*大麻煩”,今年以來的平均利潤率同比下滑30%至40%,而平均開工率也降至七成。
此次調研數據來自于2889家珠三角企業的網絡調研,以及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6座城市的95家小企業、11家專業市場和15家當地金融機構的實地走訪,受訪企業的規模普遍在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其中六成左右的年銷售額不足500萬元。
平均利潤減少三四成
雖然輿論更關注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從調研結果來看,成本上漲導致利潤下滑才是懸在小企業頭上的“利刃”。與去年相比,珠三角小企業的平均利潤減少了30%-40%。其中,有72.48%的小企業表示原材料成本上漲是當前*大的困難,大部分原材料成本比去年上漲約20%-50%。
據東莞喜藝服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馮江透露,服裝業的原材料面料價格今年以來上漲了30%-80%?!耙酝扌l衣的面料成本價是25元,今年漲到45元;往年全棉T恤的面料成本價為5元-8元,現在漲到10元-15元?!背杀镜纳蠞q,令以“三來一補”為主的來料加工型小企業平均利潤率不到5%,整體盈利能力與去年相比減少約40%。
人工成本也是不容忽視重要因素。調研報告顯示,今年珠三角地區的小企業工資相比去年上漲了20%-30%,部分**技工漲幅超過****。目前普通工人的月薪多在2000元-3000元,熟練工人可達4000元-5000元,技術工人更高。中山市東升鎮正茂家具廠的負責人透露,“已經兩次調薪還外加員工加班費,現在只能靠調薪防止員工離職?!痹诮邮懿稍L的數千家小企業中,52.44%的企業將勞動力成本上漲列為當前企業面臨的三大困境之一,僅次于原材料成本上漲。
平均開工率僅七成
在成本上漲的同時,訂單的萎縮令小企業更加步履維艱。報告顯示,珠三角中小企業訂單量較2010年下滑約30%。受到歐債、美債危機的影響,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減少,對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珠三角小企業影響較大。此外,生產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降低了珠三角小企業的出口競爭力。
訂單減少,小企業的開工率也下降。2011年的平均開工率僅有70.92%?!半m然開工率下降,小企業 關停并轉 的現象卻未大規模出現。面對困境,絕大多數開工率較低的企業都以瘦身為主,而非關廠。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珠三角不少小企業已具備危機意識,一些小企業調整了原材料備貨、接單策略,為預防人民幣升值及國內原材料價格波動,部分小企業將大訂單拆分成小訂單,以縮短生產周期,并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結算周期較短的訂單上,以把控利潤?!焙鷷悦鞣治龇Q。
溫州民企跑路潮難復制
在此次調研中,絕大部分企業的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用工人數普遍不到100人。“這個規模的企業也正是銀行信貸業務中的弱勢群體?!焙鷷悦魈寡裕啾乳L三角的小企業,珠三角企業在融資方面更加謹慎?!坝?3.03%的珠三角小企業從未用過任何外部融資,更多的是靠企業多年的積累來持續經營?!庇浾邔Ρ葦祿l現,長三角地區從未發生過借貸行為的小企業僅為22%。
參與調研的專家認為,目前溫州發生的民企“跑路”潮很難在珠三角企業身上復制?!皳{查,溫州 跑路 的企業基本上是通過民間高利貸進行土地、房產、股票等投機,拆借規模有十幾億元。實際上,由于經濟形勢問題導致小企業的倒閉潮并未發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