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華盛頓8月19日電(記者林小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下月將發表**工作組評估報告,但報告草案卻被提前泄露,媒體稱其主要結論是科學家“更確定”人類活動引起了氣候變化。對此,IPCC19日發表聲明說,報告仍在制訂中,文本或有變化,據此得出結論可能“誤導”。
IPCC是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88年共同創建的一個政府間機構,每6年出版一次評估報告,總結氣候變化的既有認知,其報告成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科學基礎,對談判產生重要影響。
正在編撰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分三個部分,**工作組負責有關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基礎報告。IPCC計劃9月23日至2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討論**工作組的報告,然后于27日發布,此后一年內發布其他工作組的報告。但上周末,有媒體提前獲得了**工作組的報告草案。
媒體披露的草案稱,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有95%以上的可能性由人類活動(主要是指燃燒化石燃料)引起。這個確定性比以往報告中的數字更高,分別于1995年、2001年與2007年發布的之前三次評估報告所提出的可能性依次是50%以上、66%以上以及90%以上。
這份草案還試圖解釋全球變暖速度自1998年以來為何放緩,認為與諸多因素有關,如火山爆發使可遮蔽陽光的火山灰增加,太陽活動的周期性等。
該草案還預測,到本世紀晚期全球海平面將上升29至82厘米,此前第四次評估報告預測海平面將升高18到59厘米,據稱是因為沒有全面納入南*與格陵蘭島的變化。
IPCC19日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說,這是**工作組報告中的“決策者摘要”部分草案,IPCC對草案內容不予評論,但這一草案仍在制訂中。根據各國政府的反應以及下個月會議期間的討論,“文本可能會出現變化……因此現在根據這一文本得出結論還為時過早,有可能出現誤導”。
IPCC聲明說:“報告草案是過渡性產品,不應該被認為代表IPCC提供給決策者的*終科學觀點。”
之前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遇到了兩大問題:一是報告預測“喜馬拉雅冰川將在2035年消失”嚴重違背了事實;二是“氣候門”事件,幾名為IPCC工作的研究人員的電子郵件被黑客泄露,由于郵件中有“詭計”等詞語,有人質疑氣候變化報告是否造假。一些人懷疑本次泄露事件也可能是氣候變化質疑者“攪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