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背景1.1 任務來源 根據《關于開展2011年度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項目工作的通知》(環辦函(2011) 312號),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環保總局公告2006年第41號)的有關要求,開展《水華遙感監測與評價技術規范》(本規范原名)制訂工作。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擔本標準的編制任務,合作單位為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項目立項時間為2011年,項目統一編號為2011-30。1.2 工作過程1.2.1 成立標準編制組和啟動標準編制工作 2011年,環境保護部科技司下達任務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按有關文件精神,召集相關技術人員迅速組建了《水華遙感監測與評價技術規范》標準編制組,并根據課題相關要求,認真制定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明確了編制組成員及分工。1.2.2 查詢相關標準和文獻資料 根據工作計劃進度安排,標準編制組系統地收集文獻資料,進行前期調研工作。包括收集整理有關的評價方法及文獻,尤其是水華特性表征指標及評價指標,以及不同監測方法和手段等,并分析這些評價方法中值得借鑒的經驗。同時,分析了我國水環境監測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結合國家管理需求,基于我國目前現有能力基礎以及近些年來在太湖、巢湖和滇池開展監測的實際情況,研究提出了本標準編制的原則、技術路線,完成開題報告和標準文本初稿等。1.2.3 開題論證,確定標準制訂的技術路線 2013年12月6日,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在組織召開了課題開題論證會,論證委員會聽取了標準編制組關于《水華遙感監測與評價技術規范》開題論證報告和標準初稿內容介紹,經質詢、討論,一致認為:1‘編制組提交的開題論證報告和標準初稿內容完整、詳細、規范。開題論證報告分析了相關研究成果,廣泛征求了有關單位和專家意見。相關技術在太湖、巢湖和滇池連續多年開展了試點監測,所選取的監測指標、監測技術及評價方法較合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標準定位較為準確,技術路線基本合理,本標準的制定可以為藻類水華監測、評價提供技術指導。論證委員會通過該標準的開題論證,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適用范圍,優化監測與評價指標,增強本標準的可操作性;加強遙感監測技術方法相關內容;進一步吸收成熟技術,完善報告內容。并將標準名稱改為《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范》。1.2.4 編寫標準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 根據論證委員會提出的修改意見,編制組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收集,對標準文本草案進行了優化和完善。在標準編制期間,編制組多次召開討論會,詳細研究各指標篩選及評價方法,并以2010年以來太湖、巢湖和滇池水華監測數據為基礎,對標準開展驗證分析。對標準的科學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驗證結果與我國湖泊水華發生情況的趨勢性進行多方論證。 014年5月,總站組織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在召開《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范》研究工作討論會。以本標準修訂的開題論證報告為基礎,初步確定了本規范的大綱內容和基本框架。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總站多次與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技術人員溝通、討論。通過全面的比較分析,編制組修改完善相關內容,形成規范文本草案和編制說明。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下載地址:《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