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8 來源:互聯網
?
各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交通運輸局, 各檢驗檢測機構:?
為進一步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規范檢驗檢測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根據
(云市監辦函〔2020〕 30 號)要求,省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廳、公安廳和交通運輸廳在全省組織開展了檢驗檢測機構
監督抽查。 現將檢查結果通報如下:?
?2020 年省市場監管局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創新工作方法,采取“統分結合”的方式,統一制定全省監督抽查 計劃、統一按 25%的比例抽取檢測機構、統一檢查程序和流程, 分行業、分季度、分州市實施交叉抽查,以 2019 年監督檢查、 統計直報、能力驗證中存在問題的機構為重點,對 2019 年新獲證、列異列嚴機構(投訴舉報線索集中、能力驗證存在問題等機 構)、統計直報未上報等機構進行 ****抽查,對其余獲證檢驗檢測機構按照25%的抽查比例開展監督檢查,
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組織實施現場檢查,一二季度隨機抽取了145家、三四季度隨機抽取了372家檢驗檢測機構,其中397家檢驗檢測機構分派到各州、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實施檢查。
聯合開展省級監督抽查工作,對環境監測、機動車檢驗、食品檢驗、 建材及工程檢測實施重點監管,共組織對
檢驗檢測機構實施現場檢查,其中聯合省生態環境廳檢查了 20 家環境監測機構, 聯合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檢查了 30家機動車檢驗機構,同時對 20 家食品檢驗領域、30 家建筑材料及工程質量檢驗檢測領域、20家其他領域監測機構開展了現場檢查。重點從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符合性、檢驗檢測工作過程的合規性、檢驗檢測結果和報告的真實性、檢驗檢測原始記錄的一致性、檢驗檢測設備的溯源性、質量體系運行的規范性等方面實施檢查, 嚴查是否存在未經檢驗檢測出具數據和結果、篡改數據、偽造、
,多數檢驗檢測機構能夠認真落實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監督管理的有關要求,能夠客觀、公正、真實、 準確的開展檢驗檢測,檢驗檢測行為不斷規范,檢驗檢測工作 質量和技術能力不斷提高。但是,監督抽查中發現部分檢驗檢測機構質量體系運行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也發現部分檢驗檢測機構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及其配套的文件 政策等理解不到位,不能持續滿足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基本 條件和要求,甚至存在違法違規檢驗檢測行為。
經對現場檢查相關資料和結果集中分析研判,省級檢查的120家檢驗檢測機構中,11家機構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存在輕微問題,自行整改;15家機構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存在較重問題責令限期整改;43 家機構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存在較重問題且違反《檢驗檢測機構資 質認定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有關規定,責令改正;22家機構 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移交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依法處理;27家機構在 管理和技術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移交州(市)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公安交管、交通運輸等部門依法處理;2家已注銷檢驗 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通過監督抽查,發現各檢驗檢測機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共性問題:?
(一)管理體系運行存在問題。
一是管理體系文件未按要求 換版或修訂,體系運行有效性差,部分機構體系未有效運行。
二 是普遍存在對體系運行理解不到位或缺乏足夠重視,質量管理記 錄不規范、信息不全,內審、管理評審等質量管理活動不規范, 部分機構體系運行記錄敷衍了事,甚至數年雷同。
三是質量控制措施和質量監督實施不到位,未有效開展質量監督及控制活動, 部分機構甚至未開展質量監督、控制活動。?
(二)場所環境條件及設備設施存在問題。
一是儀器設備及 設施和相關記錄管理不規范、記錄信息不全,甚至有的機構設備 使用記錄不全。
二是部分機構存在設備設施和檢測場所環境不滿 足要求。
三是對儀器設備量值溯源不夠重視,有的機構部分設備 未檢定或校準。?
(三)原始記錄及報告存在問題。
一是原始記錄、報告和相 關記錄管理不規范、信息不全、記錄不完整,甚至少部分機構記 錄一致性差、溯源性差,存在計算錯誤、信息不一致等情況。
二 是電子存檔數據保存和管理不當,未有效對電子數據進行管理, 沒有電子記錄相關規定及程序。
三是部分機構報告與原始記錄信 息不一致。存在代簽字行為,甚至個別機構涉嫌存在未經檢驗、 數據失實或虛假的違法行為。?
(四)資質認定證書管理及使用存在問題。
一是機構法定代 表人、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等人員、標準、地址各項變更事 項不能及時辦理。
二是不能正確使用資質認定證書和標識,致使 部分機構因標準變更及未正確使用資質認定證書能力附表等情 況出現超范圍開展檢驗檢測的違法行為。
三是部分機構存在檢驗檢測報告地址和資質認定證書地址不一致的情況。
(五)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現場檢查中還發現檢驗檢 測機構主體責任意識淡薄,疏于管理,普遍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 人員管理不到位,樣品管理不規范,分包管理不符合要求,試劑 耗材驗證不到位,標準物質管理不規范,化學危險品管理不夠嚴 格、不規范,信息不全。?
?(一)全省各檢驗檢測機構要依法落實主體責任,結合監督 抽查發現的問題認真進行對照檢查,合理運用質量監督、質量控 制、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管理手段,積*融合運用大數據、區 塊鏈等科技規范和強化檢驗檢測工作,確保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 真實、客觀、準確。
(二)2020 年監督抽查的各有關檢驗檢測機構要依照《云南 省 2020 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雙隨機監督抽查結果匯總表》 及時制定整改計劃,按照現場檢查反饋的《事實確認單》逐條進 行認真整改,整改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 3 個月。整改期間,凡涉 及檢驗檢測技術能力的問題,各相關檢驗檢測機構不得就相應檢? 驗檢測項目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
?(三)自行整改的 11 家檢驗檢測機構,自行對照完成整改; 責令整改的 15 家檢驗檢測機構,整改期限為三個月,責令改正 的 43 家檢驗檢測機構,整改期限為一個月,整改時間自收到本 文件通知開始起算,整改完成后須向省市場監管局認可檢測處報 送整改報告并經確認。?
(四)各州(市)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公安交管、交通運輸 等部門要依法嚴格抓好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 27 家相關機動車檢 驗機構后續處理工作,各州(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將檢查結果及 相關證據材料等線索資料按規定移交相關部門。同時各州(市) 市場監管局要依法做好省市場監管局移交的違反《檢驗檢測機構 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 22 家檢驗檢測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查處 工作。
?(五)各州(市)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公安交管、交通運輸 等部門要在省級移交工作辦理完成后 15 日內將情況匯總報送相 應省級主管部門。?
(六)各州(市)市場監管部門要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 管要求,全面及時完成“云南省市場監管一體化應用平臺”監督 檢查任務,依法做好信息公開,并及時將違法違規查處案件錄入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將處理結果報送省局認可檢測處。
聯系人及電話:?
省市場監管局認可檢測處 楊偉勛、馬全燈 0871—6321527、63215515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監測處劉娜 0871-64173467
大氣環境處高云 0871-64148103
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車管處林建平 087-65025255
省交通運輸廳綜合運輸處劉峰 0871-653000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