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8 來源:互聯網
3月13日,上海市消保委網站通報41款染發劑比較試驗結果,樣品重金屬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限值,
多數宣稱“植物”“天然”概念的樣品均含有化學染發劑成分,
傳統染發劑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為迎合消費者關注健康、鐘愛“綠色”的心理,許多染發產品打出“植物”“天然”的概念。為了幫助消費者了解染發產品的真實情況,上海市消保委對染發劑開展了比較試驗。本次比較試驗通過藥妝店、商場超市、電商平臺等渠道購買了41款染發劑,其中10件采自COCO KARA FINE、萬寧等實體店,31件采自天貓、小紅書等電商平臺(包括10件采自跨境電商的樣品)。樣品價格從29元到399元不等。
染發劑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相對于一般化妝品,產品安全與否更是消費者關注的。我國化妝法規中對染發劑成分有明確限量規定。本次比較試驗主要依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和《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的要求,對重金屬、32種常用染發成分、標簽標示等進行了測試和核查。此外,針對近年來倍受消費者追捧的植物染發劑, 本次試驗對相關樣品的宣稱和實測結果進行了比對。
染料可以改變頭發顏色,但如果含量超標,則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了每種染發成分的*大允許濃度,本次比較試驗對32種常用染發成分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4件樣品的
。
苯基甲基吡唑啉酮是化妝品準用染發劑之一,其在染發產品中的*大使用量為:0.25%(苯基甲基吡唑啉酮含量占染發劑與氧化劑質量之和的比例)。2006年12月,歐盟消費品科學委員會(SCCP)曾發布該組分的評估報告,稱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作為染發劑,以*大濃度為0.25%應用于成品化妝品中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帶來顯著危害,但具有一定的致敏性。
本次比較試驗所涉41件樣品中,33件樣品不同程度地宣傳“植物”概念,內容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宣傳產品添加了植物成分但本質上依舊是化學染發劑,另一類則是宣稱是“純植物”“純天然”的染發劑。經檢測發現, 除了3件樣品未查出化學成分外,其余30件樣品均檢出化學成分,其中7件樣品宣稱“純植物”“純天然”,與未作相關宣稱的其他樣品相比,在成分上并無明顯差異。
染發劑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國家強制性標準《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中規定,應在包裝上標注產品全部成分,以方便消費者在出現過敏時可及時甄別過敏源。本次比較試驗對樣品的標簽進行了核查,結果顯示,除去10件采自跨境電商的樣品無中文標示外,其余31件樣品中, 7件樣品存在標簽標示錯標或漏標的問題。
1、仔細查看包裝標簽。染發劑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購買時除了要查看包裝上是否有制造者名稱、地址等常規信息外,還應查看有無標注特殊用途化妝品衛生批準文號,即“國妝特字”。易敏人群還需特別留意包裝上的成分標簽,避免買入含致敏物質的染發劑。
2、理性看待商品宣傳。近年來,“植物”染發劑進入人們的視野。消費者在選購染發劑時,要注意區分“含植物成分”和“純植物”這兩種宣傳。宣稱“含植物成分”的染發劑本質上和傳統化學染發劑沒有太大的區別。目前我國并沒有一款“純植物”審批成功,無論是化學還是植物染發劑,都應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不能簡單地定義哪類染發劑更安全,安全與否還是要根據染發劑的使用頻率、劑量和自身體質等綜合考慮,建議消費者理性選購。
3、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染發次數不宜過多,兩次染發間隔時間半年以上。在使用新的染發產品時,須按說明書進行過敏測試,若無異常反應方可使用。過敏體質、頭皮有傷口、患慢性病、近期預備生育的夫妻以及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染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