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檢查發現生產車間雜亂無序 本組圖片 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 蔣盛松 攝
使用的水桶很臟
?
2月26日,有網友爆料稱,他購買的“龍利發精美西點 面包”中吃出了一段疑似“牙簽”的 異物,生產廠家為“吉林省閩興 食品有限公司”。
?
“牙簽”為何出現在食品中?“吉林省閩興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樣的食品企業?2月27日,新文化報· ZAKER吉林記者隨機展開 調查,并且跟隨長春市 食藥監局綠園分局執法人員對該企業進行突擊檢查。
?
然而在檢查中,執法人員卻遭遇這家企業員工反鎖車間大門拒絕檢查。經檢查,該企業衛生條件臟亂差,管理混亂,長春市食藥監局綠園分局依法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
踏查
公司換個牌子重新生產?
本報曾曝光過的一家食品公司就在這個大院里生產面包
?
2月27日上午,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按照面包上的地址來到長春市綠園區西新鎮民豐村,經地圖導航找到一條偏僻的村路,在民豐村六組找到一個大院,里面傳出陣陣面包的香氣。
?
記者看到,這個大院掛有“閩興食品有限公司”字樣的牌匾,廠房上還懸掛著“龍利發食品”字樣,這家企業就夾在印刷廠與塑料廠之間。工廠大院里有許多面包包裝袋,上面印刷的生產廠家正是“吉林省閩興食品有限公司”,但村子附近的超市沒有一家在售賣“龍利發”或是“閩興牌”的面包,對此,超市商戶表示,龍利發面包廠的面包只批發,不零售。當記者想要了解更多情況時,超市的負責人不再搭話了。
?
記者對這個大院并不陌生,早在2017年4月,本報曝光的長春市貝思特食品有限公司的廠址就是這里,長春市食藥監局綠園分局突擊檢查時發現,長春市貝思特食品有限公司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許可證注冊地址與實際不符,現場環境臟亂差,對該公司進行了處罰。
?
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也顯示,“吉林省閩興食品有限公司”工商注冊時間恰好在本報曝光長春市貝思特食品有限公司之后。
?
在記者現場踏查的一個小時里,沒有一個穿著工作服的工人從樓內走出,但透過圍墻可以看見里面的廠房正在進行生產工作。
?
檢查
七八名工人正在生產面包
工人戴著發黑的線手套把托盤上的蛋糕取出,擺放在貨架上
?
2月28日上午,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隨同長春市食藥監局綠園分局執法人員,對吉林省閩興食品有限公司進行突擊檢查。
?
10時許,兩名身穿生活服裝的女員工在院里看到執法人員,慌忙跑進加工車間,立即將門反鎖。執法人員亮明身份,要求開門接受檢查時,車間內沒有任何回應。
?
此時,車間內機器轟鳴,從窗口向里望去,屋內員工穿著日常服裝在加工面包,得知屋外執法人員檢查,他們開始四下收拾屋內物品。執法人員立即打電話聯系公司老板,要求開門接受檢查,但老板聲稱在外看病,拒絕配合檢查。
?
*后,執法人員在生產車間旁找到了一個員工通道才得以進入加工車間,廠房內有七八名工人正在生產面包,他們都只戴了一個一次性的頭套,衣服臟臟的,粘滿了面粉,在搬運面包時未見人使用手套、口罩。看到有人檢查,有工人趕緊送來白色工作服讓大家穿好。而在面包冷卻間,工人的棉襖、添加劑就堆放在面包架旁邊。工人戴著發黑的線手套把托盤上的蛋糕取出,擺放在貨架上。屋里沒有垃圾箱,只有旁邊一個臟絲袋子作為垃圾袋。
?
廠房里是這樣的
加工車間
?
衛生條件*差,食品存在二次污染;工人換洗消毒房間形同虛設,直接穿著棉鞋出入;地面上沒有鋪瓷磚,只有水泥,原料也沒有按照規定干濕分離;面袋與垃圾袋、臟水盆、水桶堆放在一個房間。
?
配料間
?
白糖、添加劑等物品隨意堆放在地上、窗臺上;攪拌器剩下的廢料沒有扔掉,而是藏到了案板下;盛裝雞蛋用的水桶和添加劑配料直接放在地上,盛放黃油、棗泥的托盤上布滿污漬且已經發黑;攪拌機上拆下的攪拌器直接泡在地上的水盆里。
?
員工是這么說的
?
“這么大個廠子,難免會有些不干凈的地方,沒有大毛病”
?
看到現場不衛生的狀況,執法人員立即要求停止生產。
?
“我們上午生產,下午打掃衛生,可干凈了。”一名員工一邊用臟抹布刷洗裝蛋液的水盆一邊解釋道,他們加工的面粉一袋25公斤,生產*多時**能加工30袋。
?
“我們都是附近的居民,這個廠子才開工三天,沒有多少活,通常早晨8點多上班,中午12點就能結束工作,剩下的時間就打掃衛生,之后才回家。”一名女員工說,這個廠子不到10個人,剛來的幾天她們不太會做,有一位阿姨培訓她們,之后她們就都自己上手了。
?
其中一位員工還說,她們做的面包樣式很多,現在的衛生條件算是不錯的了,“誰家自己包餃子還會在地上掉點兒面呢,這么大個廠子,難免會有些不干凈的地方,沒有大毛病。”
?
在執法人員催促下,20多分鐘后公司老板鄭某才趕到現場。“我才生產三天,沒想到就遇到了執法部門的檢查。”鄭某對執法人員突然檢查感到非常意外。他介紹,“龍利發”是他的一個注冊商標,媒體曝光長春市貝思特食品有限公司后,他又注冊了吉林省閩興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生產的產品全部銷往長春周邊市縣和農村。
?
執法部門:
企業未經檢查屬私自生產
?
“分局去年曾因生產環境問題,對這家企業進行過處罰。今年春節前還對這家企業進行約談,但企業負責人對食品安全責任置若罔聞。”長春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說,年初以來,綠園分局開展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為了落實企業責任,綠園分局多次對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集體約談,在此期間該廠與綠園分局簽訂了食品安全生產責任書。由于春節前這家企業與另一家食品企業洽談企業收購曾經停產,所以分局要求該廠節后重新生產時,必須經過檢查才行,現在來看,該廠并未遵照執行。
?
執法人員表示,按要求企業每天生產前要進行“五嚴查”。一是廠區衛生和生產場所衛生,二是生產場所衛生,三是食品生產人員健康證,四是洗手更衣流程,五是嚴把進貨查驗關。“從檢查情況看,該企業多項內容不符合要求。”執法人員說。
?
此外,檢查中,包裝車間年輕人對設備操作顯得笨手笨腳,引起了執法人員注意。經調查發現,這些工人都是鄭某招來的,未經培訓就上崗生產。執法人員表示,按照規定,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經過崗前培訓,并且取得健康證才能進行生產。同時,分局多次督促企業建立食品總監制度,但該廠負責人對企業員工疏于管理,存在管理安全漏洞。
?
當場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
檢查后,執法人員表示,該企業生產場所衛生臟亂差,個人工作服有污跡,著裝不整齊,生產場所存放與食品生產無關的物品,原料、輔料、食品添加劑混放在生產車間,該企業違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款**項、第四項、第八項的規定,依據**百二十六條的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企業馬上進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