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一項以螺螄 養殖產業技術研發為主的課題在廣西柳州市 漁業站啟動。該項目由華中農業大學博士團隊負責,計劃用四年時間,專題研究柳州螺螄養殖系列關鍵技術。未來,養殖螺將取代野生螺,進入柳州螺螄粉產業。
?
螺源日益緊缺
?
2017年,柳州市預包裝螺螄粉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預計5年內可實現打造100億元螺螄粉產業目標,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也有望實現100億元。到2022年,螺螄粉產業加上其他螺螄美食所需螺螄原料,預計達到4萬噸。
?
但是,柳州螺螄原料一直以來主要依靠天然水域人工捕撈和外省供應,其中又以外省供應為主。外省供應的螺螄也是在天然水域捕撈的,且存在大小通吃、趕盡殺絕的捕撈行為,近年來隨著各大產地逐年明令禁止捕撈,螺螄供應問題日益凸顯。
?
研究養螺勢在必行
?
柳州市漁業站站長文衍紅介紹,為了滿足螺螄粉產業對螺螄原料的巨大需求,柳州市正掀起螺螄養殖熱潮。2018年,柳州市已有25家企業參與到田螺養殖行列。
?
然而,目前養殖存在福壽螺和野雜魚干擾、餌料不足死亡等問題亟待解決。同時,由于螺螄粉預包裝企業所需的大量螺螄原料是石螺,每天對石螺原料的需求就達25噸~30噸,夜宵攤點和餐館飯店等的炒石螺,對石螺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石螺養殖在柳州乃至全國還是空白。
?
柳州市漁業站雖成立多年,此前工作人員對螺螄的研究有限,近兩年螺螄養殖成為熱門,漁業站對螺螄的研究也逐漸多了起來,從螺螄的生存環境、吃食、營養到糞便等都有涉及。但是,目前國內螺螄養殖缺乏可供借鑒的經驗,聘請專家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勢在必行。
?
未來依靠自產螺螄
?
未來,漁業站將和專家團隊一起研究螺螄養殖的各個環節,為柳州市選育適合柳州養殖的螺螄品種,形成柳州田螺和石螺的養殖技術及產品質量標準,研究螺螄在螺螄粉風味中起到的作用等。
?
“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養殖螺比野生螺更安全。”華中農業大學專家介紹,野生螺由于生長環境不確定,因而存在潛在風險,如帶有致病菌、重金屬含量超標等。
?
筆者從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了解到,根據柳州市螺螄養殖產業初步計劃,到2020年,螺螄養殖產量將達3萬噸以上;到2025年,全市培育螺螄養殖龍頭企業將達20家以上;到2030年,螺螄養殖總產量將達5萬噸以上,未來柳州自產螺螄可基本滿足螺螄粉產業需求。
?
螺螄養殖需要注意的問題
?
螺螄是田螺的一種,在我國各地均有螺螄的存在,尤其是浙江地區,浙江人對螺螄的喜愛程度非常高,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成為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小吃,或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
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野生螺螄越來越少,人工養殖螺螄也就成為養殖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但是大家在養殖螺螄的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
螺種選擇選擇沒有病蟲害、身體各部位沒有損傷、看起來比較健壯、適合當地生長、大小均勻的螺螄。
?
池塘清理養殖前,將池塘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凈,然后用生石灰進行消毒,等消毒完成后再進行螺螄放養。在后期養殖過程中,需要適當進行池塘清理和消毒,這樣才能保證螺螄的質量。
?
水質調節養殖水要比較肥,合理控制肥料供給;定期進行換水,保證水質適合螺螄正常生長,尤其是在螺螄繁殖期間和夏季溫度較高以及冬季溫度較低時,要科學調節水溫;養殖水體水位不宜太深,*高不超過40厘米,*低不低于20厘米;調節養殖水體pH值,每半個月適當加一些生石灰用于中和水體的酸堿度。
?
餌料飼料螺螄以水深植物和藻類為食,投喂時通常喂蔬菜、瓜果、動物內臟、菜餅之類的食物,一定不能投喂劣質、變質的飼料,并要及時將飼料殘渣清理出來,以免水質被污染;投喂次數不宜頻繁,*好兩天喂一次。
?
瀏陽市官渡鎮規劃建設5000畝嗍螺養殖基地
一顆田螺“嗍”出千萬元產業
?
將田螺去殼,取出螺肉,剔除腸肚,洗凈沙粒,加入薄荷、紫蘇、茴香、韭菜等香料,拌制入味,再置入螺殼內,下鍋翻炒,制成味道鮮美的嗍螺……大多數人提起湖南省瀏陽市官渡鎮,**跳入腦海里可能是那堪稱一絕的“官渡嗍螺”。
?
“官渡嗍螺年產值已近千萬元,直接帶動當地800多人就業。”官渡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官渡將依托千年古鎮的底蘊與美味嗍螺的名片,建設“嗍螺小鎮”,打造國內**“嗍螺產業集群”。
?
全鎮養殖嗍螺近1000畝
?
官渡嗍螺的出名,帶動了田螺養殖業的走俏。“我養殖了160余畝田螺,預計年產值可達100萬元。”官渡鎮兵和村羅小平的田螺養殖基地,乒乓球大小的田螺在泥田里慢慢蠕動。“現在田螺存活率高,成長快,銷量好。”在基地里巡視了一周,羅小平笑瞇瞇地告訴筆者。
?
2015年,羅小平開始嘗試養殖田螺,養殖面積有10多畝。由于蟲害及老鼠、蛇等偷食,很長一段時間,田螺死亡率高且流失嚴重。通過不斷改進養殖技術,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
?
“只要有產量,銷路從來不是問題,”羅小平說,官渡人愛吃嗍螺,所以他的田螺一直供不應求,在2017年創下了近30萬元的銷售額。羅小平的成功,帶動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田螺養殖行列中,2018年到羅小平的養殖基地“取經”的就有十多戶。
?
笑攬“瀏陽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金字招牌,官渡鎮把建設“嗍螺小鎮”擺在了突出位置。“前期規劃5000畝嗍螺養殖基地,目前投產近1000畝,已有500多畝產生銷售收益。”官渡鎮黨委書記張新平告訴筆者,官渡鎮正著力打造國內**嗍螺“養殖、配送、倉儲、烹制、包裝、銷售”等一體化產業集群。
?
打造“嗍螺小鎮”品牌
?
筆者了解到,在元宵節、七夕節、中秋節、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里,官渡人更是離不開嗍螺,嗍螺美食節廣受歡迎。截至目前,當地嗍螺美食節已經成功舉辦10次,累計拉動消費1.2億元,省內外大批游客慕名而來。
?
以“食”引流,以“食”致富,意味著村民的口袋漸漸鼓起來,嗍螺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大亮點。據介紹,官渡鎮以嗍螺養殖為龍頭帶動近千農戶,依托“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模式,農技、科教等方面的能手成立了“支農服務團”,為養殖戶分發了支農聯系卡,建立了農技幫扶結對關系,截至目前,開展各類幫扶服務30多次,解決實際問題120多個。
?
“目前,嗍螺產業處于市場快速成長階段,僅官渡鎮年消費嗍螺75萬公斤。伴隨著官渡‘嗍螺小鎮’的全面建設,預計三年后,官渡嗍螺需求量將達到250萬公斤。”張新平認為,未來嗍螺市場需求巨大,為當地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
據了解,官渡鎮正計劃聯手相關科研及學術機構,建立“產、學、研”一體化體系,從研究、養殖、儲存、包裝、運輸到烹制,全程細化“官渡嗍螺行業標準”,規范市場準入機制,力求讓“嗍螺小鎮”的品牌效應影響更深、傳播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