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研究機構對2018年1-8月全國 葡萄酒產量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18年1-8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39.2萬千升,累計下降3.9%。
?
這是國產葡萄酒連續第四年下跌,行業轉型正在加速。為此,WBO記者采訪了業內分析人士,探討國產葡萄酒發展困境和出路。
?
國產葡萄酒總產量已連續4年下跌,較產量高峰年減產近三成
?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葡萄酒產量環比2016年減少5.3%,近5年平均降幅6%左右;2016年11月我國葡萄酒累計產量99.6萬千升,累計下降2%;2015年國產葡萄酒產量114.8萬噸,累計下降0.73%。
?
據悉,我國葡萄酒產量在2003年(當年報34.3萬千升,增長13.5%開始出現雙位數增長,此后產量呈現快速激增態勢,至2012年達到頂峰121.5萬千升,增長幅度為15.7%。
?
拐點出現在2013年,我國葡萄酒產量此后開始出現波動,在2014年小幅反彈后,2015年至2018年產量和增速連年下跌,2016、2017年的總產量更是低于2010年總產量(108.8萬千升。
?
截止今年8月,我國葡萄酒產量為39.2萬千升,同期相比,累計下降3.9%。四年持續下跌后,今年國產葡萄酒產量相較高位產量的2012年相比,下降了近三成。
?
葡萄酒進口量逐年增長,國內市場容量遠未到峰值
?
和國內葡萄酒總產量呈現下降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3~2018年上半年我國葡萄酒的進口量逐年遞增,2018年上半年,我國葡萄酒進口量為38.54萬千升,同比增長25.8%。
?
2017年全國葡萄酒進口總量74.94萬千升,同比增長17.44%,進口總額2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8.36%。
?
而從2013年至2016年,我國進口葡萄酒量分別為37.68萬千升、38.38萬千升、58.27萬千升、66.84萬千升,2014年后出現大幅增長。
?
單純從數據上來看,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似乎呈現一種“此消彼長”的趨勢,但是這并不是說市場總體容量到達了瓶頸。
?
山東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副院長劉世松認為,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遠未到“頂峰”。
?
通過多年的消費者培養,80、90后進入消費群體,中國消費葡萄酒的人群呈現上升趨勢,整個市場正處于上升的發展通道,市場遠未達到峰值,而國產酒和進口酒之間的競爭更有利于促進市場回歸理性,*終受益的仍然是消費者。
?
數據解讀,專家有不同觀點
?
消費需求增大,為何國產酒產量卻逐年下滑?針對數據所反映的市場問題,業內人士也存在不同聲音。
?
深圳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德惠認為,國產葡萄酒受進口葡萄酒競爭沖擊,市場份額受到擠壓,這是國產葡萄酒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但也有專家認為應當更客觀的看待這個數據。劉世松認為,單純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產量好像是下降了,但是實際上這個數據統計并沒有將中國絕大多數中小型葡萄酒莊計算在內。
?
從2017年統計的企業數量來看,僅有244家左右的2000萬以上營收規模的企業被列入統計范圍,而全國獲得SC生產許可的葡萄酒企業應有1000多家。從這些小酒莊的市場表現來看,大多數小酒莊的產量和規模都是上升的。
?
劉世松說,這組統計數據表現的恰恰是在統計范圍的這些大企業,骨干企業正在進行產品結構調整,而不單是產量下降。
?
也有專家稱,連續4年下滑后,國產葡萄酒業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階段,在龍頭企業以及精品酒莊的雙輪驅動下,國產葡萄酒未來將恢復增長。
多重擠壓,國產酒如何鞏固行業地位?
?
過去一段時期內,國產葡萄酒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高端酒和社會的消費需求不相適應,產品結構和消費者需求不相適應,企業投資和市場供應不相適應。相較之下,現在的葡萄酒行業反而是在回歸,回歸到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的階段。
?
以張裕、長城、威龍這樣的龍頭企業來看,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主推大單品、進行國際化布局,這些動作都說明國產葡萄酒企業正在圍繞消費者需求在做市場,短期內可能表現為產品調整后利潤率相對低一些,但是卻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
與此同時,以怡園等為主的酒莊倡導中國精品酒莊發展路線,也在逐漸成型,從品質上贏得尊重,打本土體驗牌,也逐漸爭取到了自己的粉絲群體。
?
王德惠也認同張裕、長城、威龍這些國產葡萄酒龍頭企業進行的調整,他進一步解讀了國產葡萄酒行業要真正擺脫困境,需要在品牌、產品、聚焦區域市場及全球化布局上下功夫。
?
**,碎片化時代,渠道對市場的作用在逐漸減弱,因此企業更應該堅定構建品牌影響力,走品牌化道路;其次,企業要在產品開發上下功夫,一定要做出拳頭產品;再次,對于自己所主打的銷售區域要做到充分聚焦,深挖區域優勢;*后,葡萄酒是國際化的產品,如果想確立長久的品牌影響力,一定要做到全球化,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
除了企業自身不斷變革尋找突破,國產葡萄酒行業也在國家政策層面上呼喚更多的支持。
?
劉世松解釋道,在政策方面行業要更多考慮可能性的問題,雖然業內呼吁政府將葡萄酒生產從工業劃分入農業,并增加葡萄酒農產品補貼的聲音多年來一直存在,但是可行性并不大,對于國家來說這樣的調整涉及到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倒不如呼吁減免10%葡萄酒消費稅,對行業來講更為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