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優質食品惠民工程啟動儀式上,與會專家學者就食品安全話題進行了探討,給出了答案。 ?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中國總體食品安全形勢是好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研究員韓宏偉說,由于信息不對稱,各種來源不明、不科學、不準確的信息和謠言充斥在人們身邊,讓民眾產生了“中國食品不安全”的感知,乃至恐慌。食品安全各利益相關方,無論是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和媒體,在很多方面沒有達成社會共識,進而影響到了食品安全協同共治的擴展和深入。
?
如果沒有社會共識做基礎,食品安全中的“共治”就不能落到實處,也不能達到效果。
?
食品安全整體狀況良好
?
中國食品安全整體狀況良好,但可不可以變成**零風險?答案是不太可能。
?
南*的環境應該是污染*小、相對*安全的,但是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秘書長、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技術總監賈健斌分享了一個案例:曾有報道說,南*企鵝的蛋殼里發現過有農藥DDT殘留。何況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開放的環境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安全風險。
?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對此表示認同,他說:“影響食品安全的環節和因素很多很復雜,包括生產、銷售、儲存甚至烹飪等各個節點,而且即使同樣的食物,對不同人群產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
食品安全監管由懲治轉為預防
?
張永建表示,從理念上來說,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理念在經歷著監管方式的轉變,從過去的以懲治為主到現在的以預防為主。以前都是說治理食品安全方面抓了多少人,罰了多少款,這種方式是滯后的,如今已經變成以預防為主,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
政府與相關機構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中國在所有地市以上和絕大多數縣都建立了食品安全監測中心;更加重視各部門的協同管理,絕大多數食品有了追溯體系;科技部啟動了重點研發專項(如糧檢專項要檢測農藥、化肥等;農業農村部做農產品風險評估預防措施。從田間到餐桌,讓百姓真正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
專家提示,百姓自身也要做好日常食品安全的預防,遵循世衛組織提倡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
優質食品讓百姓吃得放心
?
總體來看,中國食品產業由量的擴張逐漸向質的提升轉變,健康、安全、多樣的優質食品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華榮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綠色食品企業已逾萬家,產品超過兩萬個,生產總量超過1億噸。
?
中糧集團作為中國的大糧商之一,一直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己任,歷經60余年的發展,業務遍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涵蓋了中國人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品類。
?
此次“綠徽章”家庭優質食品惠民工程,就是要把真正綠色安全的食品送進千家萬戶,筑起守護國民健康的一道防線,讓百姓吃得放心。
?
協同共治保障食品安全
?
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到中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陳金發表示,保障食品安全,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強化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尤為重要。僅靠監管是不行的,經營者需要有主動意識。另外農業農村部還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項目安排、品牌評定等掛鉤,完善生產過程追溯,真正做到抓兩頭、強中間,力求保障人民食品安全。
?
食品作為家庭日常消費品,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百姓的幸福指數。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韓宏偉認為,這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無論是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和媒體,都應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協同共治,共同監督食品安全。
?
專家表示,在監督食品安全問題上政府一直在努力。從田間到餐桌,要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
鏈接
優質食品讓百姓吃得放心
?
綠色食品現已成為一項快速成長的產業,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有效綠色食品標志企業達11000家,產品總數25000多個。生產總量超過1億噸,產值環境監測面積2.5億畝。綠色食品的產業鏈條已經形成。對于綠色產品的青睞反映了人們了對于健康飲食的迫切需要。
?
據悉,此次啟動的“綠徽章”家庭優質食品惠民工程還將為扶持對象直接提供米面油、肉蛋奶、茶糖酒、醬醋鹽等綠色無污染的安全食品,以保障人民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