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
此次調查在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南京市、成都市、南寧市、呼和浩特市、鄭州市、石家莊市、深圳市10個城市開展,共計回收有效樣本1183份,受訪學生均為6歲-18歲的 中小學生。
?
調查顯示,近三成學生經常吃零食,而偶爾吃零食的學生超過六成。學生們*愛吃的零食排前三位的分別是:薯片類膨化食品類、飲料乳飲料類及巧克力糖果類零食,其中薯片類零食及飲料、乳飲料類零食占比均超過四成。
那么,學生愛吃的零食,是不是符合學生健康需要呢?
?
為此,《中國消費者報》、深圳消費者委員會及“CEC食安體驗中心”從市場上購買了部分學生喜歡吃的零食,送四川眾檢四方檢驗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及北京市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分別進行食品添加劑和營養素的檢測。
?
80克的薯片,按30克標注營養成分
?
檢測結果顯示,學生*愛吃的一款薯片,在營養成分單位標注上出現了“縮水”的情況。
?
標稱樂事、凈含量80克的袋裝薯片,未按《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按每100克(100毫升或每份(80克標注營養成分,而是任性地按照“每份30克”的單位標注了營養成分。
所以猛一看,這款樂事薯片中脂肪和鈉的含量(相應反映油、鹽的含量都不高,但仔細一看才明白,是標注單位打了折扣。這意味著,消費者要知道吃一袋薯片會攝入多少脂肪或者鈉,需要先解幾個小方程式,才能得出結論。這樣的標注方式,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誤解。
可樂類碳酸飲料咖啡因含量不低
?
可樂類碳酸飲料的檢測結果顯示,兩款聽裝可樂咖啡因含量都較高,喝一聽飲料,攝入咖啡因將近40毫克,占到青少年日均咖啡因攝入量建議值的近四成。
?
而*新公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年》建議,高年級學生不喝含咖啡因飲料,不飲酒。
所以,建議小學生不喝可樂類飲料,中學生適量控制飲用可樂類飲料。
?
乳酸菌飲料乳含量微不足道
?
在乳酸飲料、乳酸菌飲料的檢測中,蛋白質含量均符合相關標準,但也存在標注與實測不符的情況。
比如標稱養樂多的樣品,蛋白質標注值為1.3g/100ml;實測值為1.15g/100g;而標稱喜樂的樣品,蛋白質含量實測值高于標注值,標注0.7g/100g;實測1.01g/100g。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乳酸飲料和乳酸菌飲料的蛋白質含量都很低。
?
辣條類零食高油高鹽學生應少吃
?
近日,“辣條將有國家標準”的消息一出,不少80后又開始集體懷舊。在學生*愛吃的零食中,辣條類(調味面制品、擠壓糕點、調味豆制品零食排名第七。為此,此次特意選擇了一些辣條類零食送檢。
?
檢測結果顯示,標稱衛龍大面筋的樣品,甜蜜素檢出值為4.10g/kg, 是國家標準限量的2.56倍。
?
此外,辣條類的零食其脂肪含量、鈉含量都比較高。標稱衛龍大面筋(106克的樣品鈉含量*高,達到2745mg/100g。吃這樣一袋這款零食,鈉攝入量達到2910mg,相當于吃了7.28克鹽,超過成人**的食鹽攝入標準。
?
三方聯合發布學生零食消費營養指引
?
從三方送檢的部分零食可以看出,學生偏愛的幾類零食其實都不宜多吃。薯片類、辣條類等零食,脂肪、鈉含量相應較高,屬于高油高鹽類食品;而可樂類碳酸飲料因為咖啡因含量較高,也不宜大量飲用。
?
5月19日,《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發布。指南建議:兒童青少年要少吃零食;吃零食宜選水果、奶類和堅果;建議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高年級學生少吃煙熏油炸零食;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飲料、不飲酒。
?
可以說,這個指南對目前的學生零食消費有良好的引導作用。結合指南、10城市學生零食調查及學生零食檢測數據,《中國消費者報》、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及CEC食安體驗中心對學生零食消費作出如下指引——
?
一、減少咖啡因攝入,小學生不喝可樂類碳酸飲料,中學生適量飲用可樂類碳酸飲料。
?
二、認識營養成分表,學會根據零食攝入量計算脂肪、糖和鹽的量,減少油、糖、鹽的攝入。
?
三、乳酸飲料、乳酸菌飲料蛋白質含量很低,不能替代牛奶等乳制品。
?
四、辣條類調味面制品、擠壓糕點等零食,脂肪、鈉含量相應較高,且口味較重,不建議學生大量食用。
?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劉浩、劉文新、劉銘、顧艷偉、耿健、李建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