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國產 嬰幼兒配方乳粉能否“浴火重生”?
?
新華社記者徐慶松
?
一度,個別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問題,給 消費者留下難以驅散的陰影,整個國產乳品行業也陷入信任冰點。
?
危機中,有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有的企業苦練內功,全行業則將“質量”二字奉為圭臬,不遺余力謀求重歸市場。如今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能否讓千萬個家庭和父母放心?
?
抽檢結果呈現向好趨勢
?
先來看一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
?
——2014年,共抽檢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1365批次,檢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樣品21批次,占樣品總數的1.5%。
?
——2015年,相關數據分別為3397批次,36批次,1.1%。
?
——今年截至目前,相關數據分別為820批次,6批次,0.7%。
?
上述數據反映出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抽檢結果呈現向好趨勢。
?
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隨著國內消費水平不斷發展,一部分消費者熱衷于境外消費、樂于購買國外品牌的產品,這是消費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銷量也很好,2015年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約70萬噸,占市場 銷售額的65%左右。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現代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說,原料奶的好壞是所有乳制品質量的根本。據農業部數據,目前全國8000多個奶站,三分之一為乳企自建,三分之一是規模牧場的,還有一些是合作化的養殖區。和三聚氰胺事件時流動奶站比例甚大的情況比,奶源供給結構已大為優化。
?
李勝利分析說,我國的奶源質量提升非常快,能夠從源頭上提供高標準安全的原料奶。同時,科學的養殖水平使得牛奶的乳蛋白率已經很高。
?
放心乳粉必須嚴格“管”出來
?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監管必須“零容忍”。
?
幾年來,加強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管理措施屢屢出臺——嚴把企業準入關、加強監督抽檢、加大對不合格產品處置力度、推進開展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明確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追溯責任等。
?
本月初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則再次把行業準入門檻大為提高,從備案制轉向注冊制,因此也被稱為“史上*嚴奶粉新政”。
?
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如何監管?黑龍江省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實施分級監管,由低至高依次分為A、B、C三級,企業1年內如果在國家或省級監督抽檢中出現1次致病菌、重金屬等高風險指標等6種情況的,一律列入C級監管。對于新開辦的企業,也提高了一個檔次級別進行監管。
?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楊璽說,他們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對出廠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逐批檢驗;開展了嬰幼兒配方乳粉進藥店銷售的試點,到2015年底全區批準試點藥店508個。
?
全產業鏈質量管控,消費者買得明白
?
目前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103家。這些企業是奶粉質量安全**責任人,其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安全。
?
伊利集團副總裁蔚林聰說,為了實現原料奶運輸過程的可控,公司在全國所有奶源車輛全部安裝了視頻監控定位系統,能夠實時監控到每輛運奶車的位置,到站、到廠時間,中途停車詳情,以及不符合公司收購標準的原料奶去向等。這套系統切斷了以往中途倒賣牛奶的問題,縮短了運奶時間,保證原料奶的運輸安全。
?
在市場端,伊利推出了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平臺,消費者用手機就可以追蹤產品的來龍去脈。除了奶粉的生產日期、批次、生產者等信息外,還能查看奶粉誠信評價、質檢報告等與選購息息相關的信息。到2015年,伊利獲得的437項實用新型專利中,65%以上都與技術相關,為有效破解食品安全問題、促進產業升級提供了新的創新途徑。
?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盧光說,“我們用了10多年打造全產業鏈,雖然投資長、見效慢、收益低,但這條路我覺得是正確的。只有這樣才能提供優質的奶源,生產出更優秀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