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據外媒報道,
??? 沙門氏菌是食源性致病“慣犯”
??? 對于沙門氏菌,我們并不陌生,它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之一。沙門氏菌歸屬于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是一群在形態結構、培養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構造等方面*為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沙門氏菌中毒是因為攝食了一定量活菌,這些活菌又在人體內生長繁殖所引起。一般來說,當食物中含菌量在105-108CFU/g的范圍內即可引起食用者中毒。而食入致病力強的沙門氏菌2×105CFU/g即可發病,食入致病力弱的沙門氏菌108CFU/g也可發病。*常見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等。此次金槍魚壽司沙門氏菌污染事件的元兇為乙型副傷寒L(+酒石酸鹽陽性沙門氏菌變種(亦稱爪哇變種。
??? 我國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2006-2010年間我國報告的病因明確的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所致。美國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網運用所建立的模型評估認為,美國每年有140萬非傷寒沙門菌病例,導致16.8萬人次就診,1.5萬人次住院和400人死亡。同樣,在歐盟所有病因明確的食源性暴發事件中,由沙門氏菌引起的占比較高。該病原菌對人類健康影響風險較高、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負擔較大。
??? 喜歡藏身動物性及即食食品中
??? 雖然蛋、家禽和肉類產品是沙門氏菌致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但近年來,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即食食品特別是海產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多次發生。以美國為例,2008年4月,美國43個州報告1442例因生食西紅柿和辣椒引起的食源性圣保羅沙門氏菌感染確診病例,導致286人住院治療,2人死亡。同年9月,因進食被鼠傷寒沙門氏菌污染的花生醬,引發44個州642例沙門氏菌感染,其中9人死亡。2010年5月,因進食被沙門氏菌污染的雞蛋引發疫情,截至9月,全美各地確診2000多例沙門氏菌病例,召回問題雞蛋5億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012年7月,因食用被Bareilly沙門氏菌和Nchanga沙門氏菌污染的金槍魚導致的食源性感染,波及美國28個州,確診患者425例,55例住院治療。
??? 嬰兒老人及體質差者需及時就醫
??? 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屬感染型。主要有五種類型:胃腸炎型、類傷寒型、敗血癥型、感冒型、霍亂型。中毒的癥狀以急性腸胃炎為主,潛伏期一般為4-48小時,前期癥狀有惡心、頭疼,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疼,糞便以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黏液,發熱的溫度在38℃-40℃之間,重病人出現打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的癥狀。病程一般為3-7天,多數沙門氏菌病患者不需服藥即可自愈,但嬰兒、老人及體質差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治療。
??? 這次在美國發生的因食用沙門氏菌污染的金槍魚壽司而導致的食源性感染事件屬于食品安全事件。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是生產加工環節存在原料污染問題。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香港和澳門地區等均規定在餐飲業現制現售的即食食品中不得檢出沙門氏菌。我國正在制定針對餐飲業現制現售即食食品的微生物限量標準。該標準將分門別類列出在餐飲業加工、制作的冷食、熱餐、自制調味品、自制飲品中的微生物限量。為了殺死魚體內的寄生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推薦捕撈后的魚須在零下31℃冷凍15小時以上,但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仍然不能殺死已污染的沙門氏菌。因此,用于制作壽司的生魚被沙門氏菌污染的風險較高。
??? 因此,專家建議: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加強對整個食品鏈條的控制,其中原料安全和生產加工步驟是易受污染的關鍵點。此外,沙門氏菌對熱、消毒藥及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在65℃條件下加熱15-20分鐘即可殺死,100℃下立即死亡。消費者應加強自身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減少沙門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隱患。(記者 嚴慧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