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創新技術診治食品問題
??? “當前,已經有很多食品安全問題都可以用科技手段解決。”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說,“比如人們擔心的鎘大米問題,就有3種科技方法可以破解。可以在大米加工成粉的過程中除鎘,可以選育不吸收鎘的水稻品種,也可以通過攻關土地修復技術根治這個問題。”
??? 不僅為食品的安全生產貢獻良多,科技的進步也為食品安全監管出力不少。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科技與標準司副司長顏敏介紹,“在目前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條件下,必須依靠科技支撐,用科技手段來提升監管水平,實現對食品藥品的全覆蓋、全過程監管。”
??? 在國家科技專項的資助下,從“十五”時期開始,我國的食品安全科技取得了長足進步,基本上建立了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體系。據顏敏介紹,目前我國食品風險因子的精準檢測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接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獸藥快速檢測試劑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到80%以上,這些項目都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 “身份證”實現全程可追溯
??? “如果利用信息技術,利用大數據手段,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監管食品安全,就能做到來源可以查、去向可以追、責任可以究。”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常曉村說。根據這個思路,商務部近年來開展了肉類、蔬菜、酒類、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在許多地方,人們發現這些食品的包裝上多了一個“身份證”——掃一下包裝上的二維碼便可以顯示食品從生產、加工、流通直至終端環節的各項信息,實現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 這張“身份證”的背后,是信息化技術的支撐。在許多企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早已滲透進食品安全管理全過程。
??? “蒙牛集團有兩個系統,一個SAP系統,管理著從原奶入場到產品出庫用到的所有原料;另一個是LIMS系統,對原料進行自動化的檢測、數據上傳乃至中轉操作。”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艷松說。“LIMS就像一個人工大腦,當SAP將物料給到它的時候,這個物料是轉取、停止還是拒收,都由它來判定和操作,其中沒有任何人工的干擾。這就保證了產品操作的透明,既便于我們追溯什么時候用了什么原料、原料狀況如何,也便于監管部門的監管。”
??? 中糧集團則通過大數據管理提高了管理的針對性。“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配備大量的人手做現場的點對點管理,但每個環節都不能有安全的紕漏,中糧集團借助信息化實現了遠程監管和全過程管理。我們將紙面上形成的流程、規范、系統通過數據化的形式來表達,任何一個數據都可以進行驗證和追溯,這就對工廠形成倒逼機制。”中糧集團質量與安全管理部副總監陳志剛說。在中糧質量安全管理平臺,共有17個模塊,可以實現6種功能,包括對質量安全基礎信息實施查詢與統計分析、對存在高風險信息的在線監測和預警等。
??? 讓科普信息順傳給公眾
???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總體形勢是穩定可控、穩中向好的,但是中國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仍然不是很高,這是一對矛盾;中國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但是卻有相當多的人缺乏食品安全的科學知識。這又是另一對矛盾。”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說,“這說明我國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工作必須加強。”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在對2012年至2014年的食品類事件進行真假辨別過程中,發現15.93%存在虛假信息;研究人員通過對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微信中被舉報為“詐騙和虛假信息”的1227篇文章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謠言數量較多。
??? 與會專家認為,公眾會被謠言誤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眾對相關的食品安全科學知識缺乏了解。加強科普有利于營造健康的消費氛圍,重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專家建議,用生動有趣的呈現方式,讓抽象、晦澀的信息易見、易懂、易記地傳播給公眾。
??? “此外,關注食品安全的網絡群體,我們會發現,有兩個群體對食品安全議題的傳播影響力*大,他們分別是媒體和網絡大V。”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說,“這說明在網絡輿論場當中,食品安全議題需要正本清源,大量媒體應該起到中介作用。所以,要進行相關的食品安全的辟謠和信息傳播,這些意見**是需要依賴和重視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