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覃碩 發自廣州
編者按:今年是人類實現
從普通
流言1:食用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大豆油導致致癌
真相:缺乏科學依據。該流言流行廣泛,各種版本的類似流言均引用了2012年9月法國實驗室關于飼喂小鼠轉基因玉米及含有除草劑“農達”飼料的報告。2013年6月,黑龍江大豆協會一位負責人引用了年初由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的數據,稱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與一些省份的癌癥發生具有關系。
事實上,對于法國實驗室的實驗報告,學界早已有定論,由于實驗過程不規范,其實驗數據并不能作為轉基因大豆致癌的證據。而對于黑龍江大豆協會提出的轉基因大豆油消費與癌癥的關系也缺乏科學依據。根據其報告,消費轉基因大豆油較多的河南、河北、上海、廣東、福建等地癌癥發病率更高。但是分析各省內腫瘤登記點數據可以發現,同一省內不同登記點的數據差異是十分巨大的。例如廣東省內的兩個腫瘤登記點廣州市和中山市,前者惡性腫瘤總發病率高達332.73(單位為每十萬人,下同,而后者則僅為199.88;河南**登記點林州市,惡性腫瘤發病率則低至197.99。而作為“因為轉基因豆油消費量少而發病率低”的遼寧,雖然沈陽、本溪、鞍山三地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處于228.36-267.97之間,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73.66,然而大連市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則一舉達到363.26。此外該報告還認為“山東由于多食用花生油使得其胃癌發病率低于相鄰的江蘇”。從統計數據來看,位于山東的兩個腫瘤登記點(臨朐縣和肥城市顯示其胃癌發病率(分別為43.09和43.88的確高于一些位于江蘇的登記點數據,但仍高于全國均值(35.02和3個江蘇登記點(淮安、啟東和海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兩地胃癌的死亡率反而高于多數江蘇地區。
事實上,不同地區的癌癥發病率和常見癌種的不同,是由于這些地區的環境因素、生活因素及遺傳因素等不同而共同造成的。分析某一癌癥發生原因應做因素權重分析,而不應籠統地歸結到單一因素之上。
流言2:轉基因作物會助長超級雜草
真相:是事實。自1996年開始,美國開始推廣種植轉基因棉花,這種棉花通過基因改造,能夠耐受除草劑草甘膦。美國孟山都公司將這種名為“農達”的除草劑推向市場。2004年,在美國部分種植轉基因棉花的地區,人們發現了對草甘膦具有抗性的雜草。截至2011年,這種超級雜草已經散布美國76個縣。對此,一些科學家和反對轉基因的團體警告:栽種轉基因作物后,由于農民對草甘膦隨意使用,使許多雜草都開始進化出抵抗除草劑的能力。但也有觀點指出,無論農民是否種植轉基因作物,抗除草劑的雜草始終是農民無可避免的問題,超級雜草出現的原因是農民在種植時長期使用“農達”單一除草劑造成的,轉基因作物只是助長了這一態勢,而不是主要原因。總的來說,與工業規模種植的傳統農作物相比,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破壞還是較小。
流言3:美國人不吃轉基因
許多人說,美國雖然是種植轉基因作物*多的國家,但這些轉基因作物其實大部分都出口了,有人以甜玉米為例,說明美國人食用的轉基因植物其實很少,而且還不用作主糧。
真相:不是事實,美國是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大國、出口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在2011年6月11日公布的數據,2000-2011年美國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占所有玉米的81%-86%,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比例為87%-90%,而棉花的種植比例為82%-93%(每年具體種植面積比例略有不同。以玉米為例,美國是轉基因玉米出口大國,同時玉米也是美國人餐桌上的重要組成元素,在美國的玉米食用中,轉基因玉米占據大量份額。除了用作主食,玉米還成為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此外玉米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制成果糖漿,它可是生產可樂的必要原料。美國糧農研究所前所長比奇博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聲稱,在過去10年中,美國人吃了3萬億份轉基因餐食,以美國人口來算,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流言4:轉基因玉米吃死奶牛
真相:不是事實。這則流言起源于有媒體稱,德國的農民克勞納用先正達公司的Bt176轉基因玉米喂養他的奶牛,這種玉米經基因改造后可產生一種蘇蕓金芽孢桿菌的毒素。結果2001-2002年間,他所飼養的奶牛劇烈腹瀉、產奶減少、健康出現嚴重問題。他*終幾乎損失了全部70頭牛,先正達拒**此承擔任何責任。
事實上,克勞納養的奶牛2001年死去了5頭。2002年2月,他決定停止用Bt176轉基因玉米作為奶牛飼料,但到當年10月,陸陸續續又死去了7頭。因此,與流言中的70頭奶牛不同,克勞納一共損失了12頭奶牛,并且7頭死在停用轉基因飼料之后。
流言5:廣西省大學男生抽檢精液過半不合格與轉基因有關
真相:這種說法缺乏科學根據。流言起因是,研究機構對廣西省19所高校的217例大學生志愿者的精液進行了質量分析,發現56.7%的大學男生精液質量異常,有說法認為此現象與轉基因作物有關系,因為廣西大面積種植上千萬畝美國轉基因玉米,是我國較早大面積推廣轉基因農作物的地區。事實上,大學生男性精液質量下降原因很多,比如長時間上網、久坐軟沙發、長期吃燒烤油炸食品等,除了以上分析的可能原因外,環境因素、濫用藥物、接觸損害生殖功能的物質、營養過剩、吸煙與飲酒、精神心理因素等都可能是精子的“殺手”,甚至還有一些目前醫學不了解的原因,都有可能影響男性生殖健康,單純認為精液質量下降與轉基因有關,缺乏科學根據。
流言6:轉基因作物不留種,種子專利都由國外種子公司掌握,推廣轉基因農業會造成國外種子公司的壟斷,大豆就是*顯著的例子,這會*大地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真相:不是事實。**,作物能否留種只取決于育種的方式,和轉基因技術沒有關系。使用了雜交技術、利用了雜種優勢的種子就不適合留種。并非所有不能留種的種子都是轉基因種子,從技術角度來說,轉基因作物也并不是都不能留種,只是在一些國家,由于存在法律協議,讓農民不要留種。
其次,種子專利都在國外種子公司手中,也不是事實。事實是,我國在棉花、水稻轉基因作物上擁有眾多種子專利,而且,國際上的大多數轉基因基礎技術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推廣轉基因農業,并不會帶來國外種子公司的壟斷。如果中國抓緊轉基因的研發和推廣,完全可以取代洋種子,目前我國大豆市場被美國轉基因大豆占據的現狀,正是我國一直未引進轉基因大豆產業化種植,也未進行轉基因大豆研發造成的。
(文中部分數據來自于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農業部、歐盟食品安全局官方資料、果殼網
轉基因實驗的爭議
1.普茲泰實驗:
由英國科學家阿帕德?普茲泰主持,使用轉基因土豆喂養實驗鼠,主要測試老鼠的發育和免疫系統的狀況。
實驗結論:1998年8月,普茲泰對外宣稱,食用了轉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現了輕微發育遲緩現象,免疫系統受到影響。
外界質疑:外界質疑損害老鼠免疫系統的更可能是土豆作為實驗鼠單一營養來源導致,一些實驗室試圖做類似實驗,但并沒有得到普茲泰的結果,普茲泰所在研究所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普茲泰的數據不能作為轉基因土豆會損害發育和免疫系統的證據。
2.葉爾馬科娃實驗
俄羅斯的轉基因大豆喂養小白鼠實驗,由**生物學家伊麗娜?葉爾馬科娃主持。
實驗結論:2005年10月,葉爾馬科娃在一次會議中首次公布了她的結果稱,用轉基因大豆喂養懷孕的母鼠,超過一半的新生幼鼠會在3周內死亡。
外界質疑:結果公布之后,直到2007年,葉爾馬科娃也沒有正式發表論文。經過專家組評估,葉爾馬科娃在實驗材料、實驗設計、實驗樣本數量上存在漏洞。
3.黃金大米實驗:
2008年,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湯光文等人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選擇該校學生進行轉基因大米實驗,項目內容是研究菠菜、金水稻(俗稱“黃金大米”和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
實驗結論:2012年8月,湯光文等在《美國臨床營養雜志》發表了題為《“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與油膠囊中β-胡蘿卜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的研究論文。
外界質疑:研究人員在實驗時并未告知實驗對象實情。2013年9月18日,美國塔夫茨大學就“黃金大米”事件正式道歉,稱該校研究人員以中國兒童為對象進行轉基因“黃金大米”的人體實驗“違反既定協議和標準”。
4.倉鼠不孕實驗
由俄羅斯科學院生態與進化研究所進行的轉基因食品實驗,實驗內容是探討轉基因食物對后代生育能力的影響。
實驗結論:2010年4月在俄羅斯一個網站上出現題為《俄羅斯科學家證實轉基因食物有害》的文章稱,該實驗證明食用轉基因食物的倉鼠后代生育能力喪失,并出現畸形。
5.塞拉利尼實驗:
2010年,法國卡昂大學進行的轉基因玉米毒理學實驗,由該校教授塞拉利尼主持,實驗內容為使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喂養實驗鼠。
實驗結論:2012年9月19日,課題組在 《食品與化學毒理學》發表文章稱,使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喂養的實驗鼠出現高致癌率。
外界質疑:學界認為該實驗研究樣本量不充分、喂養數據缺乏、統計不盡合理,2012年10月4日和11月28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分別發表了初步和終審意見,認為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其研究結論。
外界質疑:這項研究結果并沒有正式發表在科學雜志上,學界認為實驗結論更可能只是一個偶然觀察結果,而且課題組并沒有對畸形原因進行考察,并不能得出轉基因食物導致畸形的結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