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回應
平江長壽鎮2萬居民拒喝自來水事件:已派專家調查取樣,結果很快出來
株洲死豬事件:對
現狀
生活飲用水新國標106項:僅省疾控能檢測104項,市州平均為60項,縣區僅32項
本報3月19日訊 生活飲用水新國標的106項指標,已于去年7月1日起全部強制實施,那么我省許多地方的生活飲用水是否達標?今日上午,省人大環資委赴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研我省飲用水監測情況。
調研發現,目前我省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檢測其中的104項指標,而市州級平均為60項,縣區級平均僅為32項。省人大環資委建議,對飲用水的安全監督必須打破封閉式管理模式,向市場化、專業化、第三方化轉變。
拒喝自來水事件在調查取樣
對于大家關注的平江長壽鎮2萬居民拒喝自來水事件,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今日表示,已派專家赴當地調查取樣,結果很快就會出來。
對株洲死豬事件(本報3月18日A06—A07版曾報道,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環境衛生科科長曹朝暉說,該事件對飲用水源水質肯定有影響,現在已采取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措施,并增加監測的頻率,確保供水達標。
省衛生廳表示,截止目前,湖南沒有出現重大飲水安全事故。但省衛生廳今日提供的資料顯示,我省生活飲用水水源湘、資、沅、澧四大水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不合格指標為銻、砷、鉈、鋁、COD(化學需氧量等。
曹朝暉說,“按照規定,對全省供水單位的水質檢查要****覆蓋,就是每年至少一次。目前湖南的水質情況整體還好。”
飲用水新國標106項指標
我省許多地方均不能完全檢測
去年起強制推行生活飲用水新國標的106項指標,目前監測我省大部分地方還不能完全檢測106項標準。省疾控中心主任李俊華說,目前全省疾控機構均存在水質檢測設備配置不齊全、數量不足和設備陳舊老化等問題。目前僅省疾控中心配套儀器設備的添置經費缺口達2200萬元。
2013年,我省將按照國家要求設置2957個城鄉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點,需要采集8030個水樣,需要政府予以配套資金1284萬元。
李俊華說,“我省現有的檢測設備條件和人員嚴重落后,影響飲用水的有效監督。”省衛生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覆蓋到93個縣(市區,實際監測農村集中供水2007個,分散式供水117處,覆蓋農村人口623萬人,不到全省人口的1/10。
“106項指標僅檢測費用要2.5萬元,人員、設備、經費都很緊張。”李俊華說。
■記者 李國平
連線
長沙將首次專題詢問
“污水直排湘江”
面對城區“污水直排湘江”等“水問題”,長沙市人大常委會今年將首次采用專題詢問的形式進行監督。3月19日,長沙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長沙市人大常委會2013年工作要點》。
湘江水質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點。根據長沙市人大常委會的安排,今年8月,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將會針對《長沙市水資源管理條例》貫徹落實情況,尤其是農村塘渠壩庫治理、湘江庫區管理和污水直排湘江等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是人大常委會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開展的專門詢問活動,也是人大監督的一種權利。”長沙市人大常委會相關人士表示,專門詢問一直就有,不過是在長沙還沒有使用過而已。
水質問題只是“關注民生”的一個方面。根據要點,今年長沙市將制定《長沙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長沙炭河里遺址保護條例》,適時修改《長沙市公共客運條例》、《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岳麓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長沙市城市橋梁安全管理條例》,啟動《湘江長沙段庫區管理條例》、《湘江長沙段水污染防治條例》、《長沙市房屋安全管理條例》、《長沙市道路貨物運輸管理條例》、《長沙市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修改草案》等立法調研。
■記者 曾力力
實習生 趙曌 楊真
建議
破封閉管理,飲水安全檢測向第三方轉變
我們每天喝的水,有環保、衛生、住建、水利、農業等多個部門監測,但每個部門都稱很窮,檢測能力有限。那到底如何保障我們的喝水安全?
參與調研的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處長劉帥建議,對飲用水的安全監督必須打破封閉式管理模式,由部門化向市場化、專業化、第三方化轉變。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姜玉泉說,飲用水安全關注度高,人們期盼度高。必須提升能力,提高檢測的快速反應能力。要有權威統一的監測數據,不要每個部門自說自話,監測要對群眾負責。據悉,今年我省將對地級以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進行評估,為保護水源地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評估工作預計在今年6月底完成。
■記者 李國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