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中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記者陳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企業養豬,成了這兩年時髦的投資項目。近日,中糧集團投資35億元建設養殖基地,其中20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及相配套的產業鏈。如果說作為國內大型農產品貿易企業,中糧向上游產業拓展的做法還能理解,那么像武漢鋼鐵、聯想集團、網易,以及國外的投資大鱷們,紛紛進軍這一領域,無疑引發了普遍的關注。
為什么在投資的"多元化戰略"中,資本唯獨"鐘情"
中糧進軍生豬養殖業 規模化有利行業發展
2007年開始,中糧在天津、江蘇和湖北合計投資超過200億元,三大生豬基地已部分投產使用,年生豬出欄量約150萬頭。2015年以前,中糧集團將投資幾十億元建設種豬養殖基地,以及配套產業鏈項目。中糧集團加碼生豬養殖,正在引起業內廣泛關注。業內人士馮永輝說,作為從事國內大型農產品貿易的中糧集團,布局上游養殖業無可厚非,這是中糧的優勢所在。
馮永輝:其實他們應該是大型的龍頭企業,他們手里有大量的資金,進軍上游企業一方面可以降低自己的風險,還可以拉動整個當地的就業,同時也能提供安全的食品。
13億人的食品消費,市場巨大。對于高品質肉菜的需求,長期存在。中國之聲觀察員白中華認為,農業價格的"天花板"還很高。
白中華:農產品的價格不斷的升高,利潤、空間也已經打開了,尤其是現在城市人口的增加,對于肉蛋奶,以及高品質的蔬菜剛性需求持續的上升,農業傳統的規模化可能不能夠給予和維持。要進行產業鏈的提升,企業是*佳的一種方式。
從分散經營向規模集中轉變,眼下的中國農業正經歷著轉型關鍵期,中郵證券農業行業分析師冉伶俐說,從目前養豬行業的現狀看,中糧的做法是件好事。
冉伶俐:目前生豬養殖行業的行業集中度還是非常低的,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種大行業小公司的格局,我覺得規模化的養殖企業對行業來說是件好事,這個過程必然會伴隨著散養戶的逐漸退出,這有利于豬肉價格未來的平穩走勢。
鋼鐵、IT領域"鐘情"養豬 利潤高補貼大成主因
作為國內大型農產品貿易企業,中糧集團擴大生豬養殖無可厚非。但很多其他企業,像武漢鋼鐵,像IT領域的聯想、網易,也青睞這個市場,原因是什么?其中的風險又在哪里?
今年兩會期間,大型企業武漢鋼鐵對外透露,將進軍養豬業。雖然是利用后勤集團的閑置資產和富余人員,生產綠色有機食品,但是"鋼鐵俠"養豬種菜,也是業務上的一大突破。眼下,1噸螺紋鋼的價格4700元左右,平均每公斤4.7元,而*便宜的豬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鋼材價格抵不上四兩豬肉。對于武鋼老總算的這筆賬,很多其他和養豬沒任何關聯的企業也有同感。
武鋼老總: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種豬養殖、銷售到生豬屠宰加工,價格為什么這么高啊,主要還是豬少,后期還是有平穩上漲的趨勢。
去年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社會資本已經看到生豬養殖有利可圖。中國之聲觀察員白中華說,除了目前生豬養殖有穩定的利潤外,國家財政補貼也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白中華:企業進入這個行當的時候,他已經考慮到了這個行業的利潤。近幾年豬肉價格的上漲,盡管目前價格不太高,但是要比前幾年要高一到兩倍。再加上現在養豬也有補貼了,據統計近三年給生豬的補貼就達到了25億,這么大的補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對于眾多企業紛紛進入養豬市場,白中華還介紹了另外一層原因:
白中華:原來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這些三高制造業開始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些企業創新能力都不是很強。本身我們農業就比較弱,加上農村組織化程度又比較低,企業進來以后就可以從中取得利潤,不管是從種植上,還是物流上都能分享到這塊利潤。
企業應防范價格風險 農民應堅持土地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企業涌入一個行業,往往會形成供給過剩的狀況。而此前生豬價格大漲大落的前車之鑒,也要高度關注。湘財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師徐廣福提醒,企業應該防范價格波動的風險。
徐廣福:產量上去了之后,價格自然就下降了,因為市場對豬肉也好或者對其他農作物也好,本身的需求總量基本上都是相對固定的。豬的周期一般三四個月,之后大量上市之后,會造成價格的波動。前一段時間大家看到的大蒜也好綠豆也好,價格的波動是非常大的,這一點還是要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企業大舉進入生豬養殖市場,對于農民來說,將產生影響。中國之聲觀察員白中華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白中華:我特別想提醒農民的是什么呢?在面對各種資金進入農業行業的時候,我覺得農民必須堅持,土地只能租,不能賣,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賣掉自己的耕地,因為耕地是國家給農民的,給的不僅是生活資料,而且是生產資料,我們的農民**你不能去做無地、無就業、無保障的三無農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