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北京前門西大街,泰豐樓飯莊.海糧鴻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糧鴻信)的崔師傅走進廚房,打開灶臺邊的一個不銹鋼鐵箱.這個鐵箱名叫"油水分離器",廢棄的餐廚油在箱子里靜置分層,分離出的油留在上部,污水通過下部管道流入下水管.
這天是2011年7月7日,是海糧鴻信在泰豐樓每周收集一次
近段時間,地溝油變身飛機燃油的消息,引來了中國公眾的熱切關注.6月29日,荷蘭航空一架搭載171名乘客的波音737-800型飛機,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巴黎.為飛機提供動力的,一半是傳統化石燃油,另一半是源于廢棄餐廚植物油的生物柴油.荷蘭航空由此成為全球**使用地溝油進行商業飛行的航空公司.
地溝油在國外已經幫助飛機上天,中國消費者卻被地溝油回流餐桌的事實深深困擾."大部分地溝油流入餐桌"、"每年兩三百萬噸地溝油被食用"之類的論述,刺激著每個中國人的神經.
據財新《新世紀》了解,盡管中國政府多年之前就三令五申嚴控地溝油的流向,規范餐廚垃圾的收運和處置體系,但始終未能堵住地溝油重新流入餐飲業的路徑.與此同時,很多經過政府部門招標的正規地溝油處置企業,陷入了無油可用的尷尬境地.
中國地溝油能否尋找到適當出路,不僅左右相關生物柴油企業的生死存亡,更關乎公眾的食品安全.
"地下油田"
地溝油學名為廢棄食用油脂.地溝油分為三類,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賓館、酒樓的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而成;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和提煉后產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超過一定次數后,不能再使用的老油.
海糧鴻信董事長黎東說,從理論上講,狹義的地溝油,或者說純地溝油回不了餐桌,因為其加工成本太高.廢棄的老油等地溝油則可以.
地溝油可能含有黃曲霉素、各種病菌和重金屬,再次食用是不安全的.但是,上海中器環??萍加邢薰?下稱上海中器)副總經理徐振業說,地溝油不像三聚氰胺,當時吃了可能不會有什么事,就算是以后患上癌癥等疾病,也很難證明與地溝油的關系,非法生產企業因此有恃無恐.
他透露,現在上海餐飲業的發展已經與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估計每天至少產出150噸地溝油,"其實上海有個地下油田."
但是,他估計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溝油得到正規處理,其余三分之二的地溝油均重返餐桌.在上海,只有環衛部門具備餐廚地溝油的收運資質,而環衛部門從來沒有真正做過這件事,一批人士看到地溝油收運過程中的利潤空間,就掛靠在環衛部門,成為上海地溝油收運的"正規軍".
徐振業說,有的收運企業去飯店收油時,車上有好幾個桶,其中一個桶特別干凈,專門裝廚師長特別保留的品質比較好的油,這些油絕大部分會重返餐桌;顏色比較淺的可以賣給制造飼料油的企業,名義上是飼料油,其實就是給人吃的;只有那些顏色*深、品質*差的油,才會賣給具備地溝油處置資格的上海中器和上海綠銘環??萍加邢薰?下稱上海綠銘).
2011年4月,上海中器向上海市市容局廢管處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分別提交關于公司面臨缺料停產虧損、大量地溝油流出上海的緊急報告,并指出地溝油收運價漲幅較快,致使企業巨額虧損.
一個月后,廢管處答復稱,上海中器完成設備建設和運營的時間延后了三年,這段時間內本市收運的廢油脂無法在本市進行處置,本市收運企業因此與外省市廢油脂處置企業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并簽訂供油合約,合同履約和終止有一定過渡期.
廢管處并未指出上海的地溝油供給了哪些外省市企業,出于運輸成本考慮,上海的地溝油只可能運到鄰近的江蘇和浙江.而江蘇、浙江的正規地溝油處置企業屈指可數,上海的地溝油到底有多少流向非正規處置企業,仍然是一個謎.
江蘇蘇州惟一的正規地溝油處置企業--蘇州市潔凈廢棄植物油回收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還表示,目前公司對蘇州餐飲企業的餐廚垃圾進行一條龍處理,并未采購外地油源.浙江嘉興東江能源一位負責人也透露,雖然公司收購來自上海的油源,但價格與上海相比沒有優勢,而且不會與送油方簽訂長期協議.
目前,上海市共有19家有資質的廢棄食用油脂收運企業和79輛廢棄食用油脂專用車,均歸廢管處管轄.財新《新世紀》記者致電其中幾家企業,對方均否認將油送到外地,并表示由于出現太多"游擊隊",他們自己也難以收到油.負責盧灣、長寧部分區域地溝油回收的上海環潔廢油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安龍表示,由于他們收油是不付錢的,許多飯店都把能夠加工成假冒食用油的"老油"偷偷賣掉.
截至發稿時,對于財新《新世紀》記者提出的上海地溝油外流問題,上海市市容局未給予正面答復.
地溝油歧路
早在2003年,泰豐樓飯莊和北京一些餐館就裝上了油水分離器.黎東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們希望從源頭上解決地溝油排入河道和市政管線污染環境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希望解決地溝油返回餐桌危害健康的問題.
海糧鴻信是一家正規企業,獲得了北京市市政市容處收購地溝油的行政許可.在公司庫房,收來的廢油被倒入一米多高的油罐,然后送往中德利華石油化學有限公司(下稱中德利華)位于河北固安的工廠.
目前,這個工廠的一期工程已經建成.廠區正中矗立著八個干凈的紅白相間的成品油罐,與下面碼放的沾滿油污的鐵皮原料油罐形成鮮明對比.
在加工車間,悶熱的廠房里彌漫著嗆人的油膩氣味.送來的地溝油混雜了少量的水和食物殘渣,**要經過預處理,再經過脫甲醇、添加配料、脫水等程序,制成黑褐色的粗甲酯.經過蒸餾精制之后,*終變成透明、淺黃色的生物柴油.
中德利華固安工廠技術部經理馬濤表示,他們的原材料來源于食用油榨油所剩的廢油和地溝油.
2008年4月,北京清研利華石油化學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清研利華)與德國方面合作的這個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落戶固安,其中一期工程為年產4萬噸.約兩個月前,一期工程建成投產.
清研利華技術總監魯西諾說,他們的產品可用在三個方面:柴油機動車燃料、中央空調和發電站的燃料,以及作為化學試劑,如增塑劑和農藥活性劑.
不過,和國內很多同類項目一樣,這個項目正面臨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因為非法生產商在與其爭奪油源.魯西諾表示,"正規軍打不過游擊隊",非法生產商收購地溝油的價格大概是每噸6000-7000元,他們的價格是5500元,還不包括稅收;非法生產商提取出來的油流回餐館可以賣到每噸9000-10000元,他們只能賣出每噸7000多元,與成本相差無幾.
"那些散兵流勇的家族企業一個車,一個大勺子,兩三個人就可以干,成本非常低,是暴利的."黎東說.
從2008年開始,北京市陸續出臺限制地溝油非法流向的政策.但在黎東等看來,真正落到實處的沒有幾個.他透露,在一些大型餐飲企業、機關和學校食堂,廢油成為
"泰豐樓不算是大客戶,這周只收了不到40斤油."泰豐樓飯莊經理李萬家表示,"直到現在,還是有少量的油進入下水管道.積上一段時間,就會有人騎著三輪車在附近的下水道淘油."
生物柴油企業無米之炊
在上海,相關生物柴油企業面臨更大的困境.7月6日上午,財新《新世紀》記者來到上海奉賢星火開發區的上海中器,見到幾座十幾米高的反應罐多已生銹,偌大廠區僅看到十幾個人在工作.公司技術總監楊建斌說,公司起步時大概有100個人,后來不得不陸續裁掉了一半以上的員工.
2005年,上海市政府頒布《上海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在國內**將餐廚垃圾處理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該法令規定,餐廚垃圾必須集中收運和處置,收運企業和處置企業由上海市市容局招標確定.
隨后,中石油旗下的上海中油潔能環保有限公司(下稱中油潔能)與上海綠銘成為中標企業.中油潔能與日本大器株式會社共同投資3800萬元成立了上海中器.日本大器是專業處置地溝油的企業.在日本,地溝油由環衛部門專門收購,企業生產出來的柴油供環衛部門的車輛使用.
2009年初,上海中器取得試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日處理能力約40噸,年處理能力12000噸.該公司副總經理徐振業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日處理40噸的依據是市容局和上海大學循環經濟研究中心2005年的調研,當時上海每天地溝油產量在80噸左右,兩家企業分的話,一家差不多40噸.根據協議,市容局應保證下轄的收運公司將上海市地溝油全部送至這兩家公司.
但他們得到的原料始終不夠.上海中器2009年累計處置1760噸地溝油,2010年情況稍好,處置了2700噸.其中,2010年3至5月,上海世博會前嚴打非法地溝油的時候,上海中器的地溝油原料一度達到每月500噸.而平時只有每月兩三百噸,有時甚至只有八九十噸."地溝油現在都哪去了,難道世博會完了大家都不出去吃飯了嗎?"徐振業說.
由于沒法得到足夠的地溝油原料,上海中器的生產難以為繼,合資的日本大器已經與中油潔能簽訂股權托管協議,退出了管理.據說,這家日本公司認為上海市市容局沒有誠信.
日本大器一開始以為,既然是政府招標的項目,肯定百分之百成功.但三年下來,政府部門提供的原料始終不夠,原料價格也直線上升,從*初的每噸1200元漲到2009年初的4000多元,而當時柴油價格為每噸5000元.如今,更是超過5000元才能從收運企業拿到油,而食用油作坊的收購價格在每噸5500元以上.
徐振業表示,他們到市容局要油的時候,對方的回答是別人出的價錢高."他們把地溝油當做一種資源,認為應該市場化,而我們認為地溝油在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之前,是一種危險品."
2011年3月,上海中器曾經向市容局提出,能否撥出一個區,由他們來具體負責餐廚垃圾收運,給區里的餐飲企業安裝油水分離設備,每輛運輸車都用GPS跟蹤,便于社會監督.但至今沒有回音.徐振業說,"我們這樣做的話,就把環衛部門的財路給堵住了."
此外,徐振業說,日本大器還發現,中國的地溝油品質非常差.在日本,收到的地溝油基本上是炸老的油,在廚房已經完成油水分離,沒有太多雜質,而中國的地溝油雜質太多,做出來的生物柴油是醬油色的.
另一家中標單位、投資額達8000萬元的上海綠銘情況更糟糕.自2008年6月正式運營以來,該公司年均虧損額900萬元,目前已經停產.
問責監管
盡管境況不好,上海中器和中德利華等企業并未放棄這個行業."雖然是微利,但大家愿意做,因為未來的前景好,覺得政府將來肯定會規范."清研利華技術總監魯西諾說.
上海中器和中德利華等企業進入這個行業相對較晚,已經算比較幸運的了.在他們之前進入的那些企業,很多已經倒掉,因為那時國家的政策更少,對地溝油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沒有現在這么重視.
地溝油回流餐桌問題早已受到媒體關注.6月底,新華社報道再次揭開地溝油非法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報道顯示,天津、河北等地均有加工廠,可將泔水、反復烹炸后的廢油、屠宰場廢棄的豬肉邊角料、雞鴨脂肪等提煉成透明清亮的"食用油",且樣品檢測結果符合食用油的一般指標要求.
魯西諾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們曾經委托中國科協一個下級單位調研.根據公開的推算數據,中國每年的地溝油原料約有300萬噸,而地溝油正規處置產品只有80萬噸,算上沒報稅的,總量不會超過120萬噸.
對于地溝油的管理,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曾經強調,要鏟除地溝油,*主要的因素還是政府管理.
2010年初,何東平公開表示,中國每年回流餐桌的地溝油大概有二三百萬噸.此數據一出,公眾嘩然,隨后他改口稱沒有地溝油回流餐桌的證據.武漢官方更是聲稱,沒有發現一起地溝油回流餐桌事件.
財新《新世紀》記者多次致電何東平教授,希望了解他目前的看法,均被他以在開會、工作忙等理由謝絕.
據魯西諾介紹,國外在餐廚垃圾處理上已經有成熟經驗.在一些國家,生物柴油所需的原材料由政府指定公司回收,餐館開業時必須明確其地溝油銷售給誰,簽署協議之后才能拿到營業執照.餐館如果沒有賣給有資質的收購企業,或者有資質的收購企業如果沒有賣給合法的加工企業,均屬違法.
7月9日,有消息傳出,北京衛生監督部門正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餐飲服務環節地溝油專項治理,餐飲服務單位凡違法購買、使用地溝油的,涉嫌觸犯刑律者將移送公安部門.
有這樣的措施,當然是好事情.但黎東表示,短期的打擊可以解決一時,地溝油問題必須從政策上解決.在中國,還沒有哪個城市從源頭上解決了地溝油的回收、運輸和管理,以及后期的深加工問題.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監管部門監管不力、地溝油照樣泛濫的情況,卻沒有人監管,無人問責環衛部門."如果小偷到處橫行,難道警察沒有責任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