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國家
洋奶粉品牌我行我素地大幅提價,絕不僅僅是霸氣外露,市場的逆向投票現象才更應引起我們的思考。事實上,在消費者對民族
對于提價理由,各外資品牌奶粉的答案如出一轍,即皆歸咎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但具體到成本上漲程度、是否有必要通過如此大幅調價進行消化等問題,外資巨頭卻鮮有明確答復。其實,國內市場上洋奶粉的毛利率已高達60%左右,堪為暴利行業,并不會因原材料價格的小幅波動而“傷筋動骨”。提價的實質,恰恰是因為洋奶粉已經獲得了強勢市場地位,完全有能力把控消費者不會流失。而這樣的競爭優勢并非洋奶粉自己努力取得,純屬國內乳業企業在內訌中拱手讓出。
所謂“每天一杯奶,強壯一代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日益關注身體健康。但遺憾的是,受三聚氰胺等負面事件的影響,國產奶粉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一落千丈。許多人擔憂,如若每天喝一杯“注水奶”或者“香精奶”,身體還能經受得住嗎?
在本土奶遭遇信任危機之時,外資奶粉乘虛而入,近年來在國內市場上快馬加鞭地攻城略地,在各大超市賣場搶占貨架。尤其對于那些急切為孩子尋求安全“口糧”的家長而言,奶粉的品質“大過天”,即便洋奶粉一再漲價也不敢輕易“用腳投票”。
只有切實提升本土奶業的品質,才可能與外資品牌形成競爭之勢,進而抵御洋奶粉來勢兇猛的漲價潮。
然而去年6月出臺的生乳“新國標”不僅沒有提升國產乳品的競爭力,反而讓市場標準混亂不堪。新標準把乳蛋白含量從此前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反而從每毫升50萬調升到200萬, 相關標準均為“歷史新低”,與歐美標準相比更是差距甚遠。
“向下看”的寬松監管口徑,不僅難以鞭策業內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反而是對當前國內乳業低品質的屈就。這樣的低要求甚至在乳企內部也引發爭議。有報道稱,繼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中國乳業標準之后,近日又有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高調附和。反對聲音認為,“新國標”遭到了北方乳業巨頭的“綁架”。北方奶業主張做常溫奶,由于需要進行高溫殺菌,所以對奶源標準的要求較低。而部分高溫奶有時為了保持口感,還需要加香精、穩定劑、添加劑。所以,常溫奶企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此前被曝光的三聚氰胺、皮革奶都是鐵證。
不可否認,同行業競爭所引發的“口水仗”符合不同乳企利益,但是卻無助于厘清生乳國標的科學行為。更為關鍵的是,正是一場業內利益群體的博弈,根本沒有吸納消費者與獨立機構的聲音,*終定論也只能是代表供給方的利益訴求而已。
筆者以為,主管部門對生乳標準的盲目降低,導致民族乳業反而失去了與洋品牌抗衡的能力,在標準的保護下盲目樂觀,但*終結果卻是市場份額的必然流失。
洋奶粉又漲價了,除了外資品牌的盈利空間被進一步打開之外,并未在國內乳業市場激起其他“漣漪”。一直以來,我們都呼吁要支持民族品牌。但必須要強調的是,那些寧可多掏錢買洋奶粉也不肯買國產奶的消費者并沒有錯,因為“百般呵護”之下的國產奶著實無法讓人愛得起來。已經倒下的“三鹿”告誡我們,松懈的監管絕非培育民族品牌的正確選擇,反而可能引致滿盤皆輸的悲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