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商報訊(記者 姜子謙記者近日走訪京城超市發現,各超市內同款進口產品售價相差懸殊。一款意粉醬在華堂超市的售價幾乎是歐尚超市的兩倍。
昨日,記者在位于立水橋的華堂超市
進口商品在不同超市內的定價普遍懸殊。如歐尚超市內一款250克裝的“每食富”牌芥末醬,售價為26.8元;在華堂超市內售價則為39元,相差12.2元。
此外,各超市內的進口食品品牌多數不重疊,顧客購買時很難貨比三家。如華堂超市內有各種日式調料及食品,歐尚超市的進口歐洲麥片十分豐富。
華堂超市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各超市對商品實施市場化自主定價,因此超市在不同時期調整商品價格實屬正常。至于超市與進口供應商的合作模式,該負責人表示不便透露。
一位在超市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超市普遍自營進口食品,多采用“現款結算”模式,大部分超市會直接進口食品,另一些超市選擇通過代理商進口食品。進口渠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價格差異。同時,目前市場監管環節對超市商品沒有任何“限價令”。一般來看,進口食品定價多由市場決定,超市多會將賣得緊俏的商品定出高價。
記者撥通了12358價格監督舉報電話證實了上述說法。其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管理部門對超市商品定價沒有限制,價格差異再懸殊,相關部門也無權過問。
另一位超市業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國內食品的進口,由各地糧油進出口的部門負責,采取統置統購的模式已有20余年的歷史。統置統購模式的缺點是可進口的商品種類受限。近些年,部分超市為了豐富產品種類,增加進口食品專柜,紛紛自主尋求與代理商的合作。目前,內地超市幾乎都是通過與香港代理商合作來進口食品的,因為人工費等因素,其代理費用相對很高。這位資深人士稱:“可以說在香港代理商的環節,已經‘扒了一層皮’了,進入超市內的食品價格自然更貴。”
他還表示,各大超市內進口食品價格懸殊的問題,近5年內都不大可能根本改變。如果超市要想降低代理環節的高額成本,需要在進口食品領域占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才可能具有議價的話語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