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好山好水出好茶
泉州茶業產值已達50億元茶鄉農民人均收入一半來自
如今的茶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世界茶看
四大類茶發祥于福建
福建茶葉生產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福建產茶制茶始于晉代,興于唐宋,發于明清,盛于當代。
在中國的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等六大茶類,以及再加工的花茶、茶飲料、茶食品中,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均發祥于福建。福建人種茶、飲茶已有千余年歷史。早在宋代,福建武夷山茶即已蜚聲域內,北宋就在武夷山建了御茶園;從明代開始,泉州府所產烏龍茶也成為貢茶;清代以來,隨著福建茶葉轉輸入歐,福建茶葉更名揚海外。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一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茶經》早300余年。福建飲茶、斗茶在宋元兩朝蔚然成風,明清時期,福建創新了烏龍茶制茶工藝,促進了茶葉出口貿易和茶文化的發展,豐富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蘊。現代福建茶葉和茶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揚光大,種茶、制茶、售茶、品茶、賽茶等幾乎占據了福建茶鄉人的生活內容,制茶講科學,品茶講文化,構成獨特的福建區域人文特征。
閩茶八大指標多年蟬聯全國**
好山好水出好茶。福建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條件,為閩茶奪得了一個又一個全國**的美譽和光環。
作為中國烏龍茶的故鄉,福建是中國**大茶葉大省。據統計,至2005年,全省茶園面積達15.52萬公頃,茶葉總產量18.48萬噸。福建的茶葉生產和貿易在我國和世界上都占了*為重要的地位,茶產業是福建的九大支柱產業之一。
至2006年,福建茶業已連續多年蟬聯茶葉總產、單產、良種普及率、特種茶數、茶類發祥地、茶樹良種數量、銷售總額、市場占有率等八大指標全國**,先后獲國家、部、省科技成果獎49項。
臺灣茶種源于福建
福建和臺灣一水之隔,“五緣”相通,同祖同根,臺灣的茶葉源于福建。
據史書記載,臺灣的茶葉是1796-1826年間,柯朝者從福建武夷山引茶種,安溪西坪人王意成引烏龍茶加工技術,從福建傳入臺灣。臺灣對烏龍茶的生產技術、加工機械以及營銷等方面有許多創新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值得學習借鑒。自1992年以來,福建通過閩臺農業產業交流合作,吸引臺資到福建投資辦茶廠。至2006年底,臺商在福建共創辦茶業企業60多家,在晉安、閩侯、漳浦、安溪、德化、漳平等地開發高標準的茶園5萬多畝。臺商到福建投資興辦茶業企業,開發茶園,*大促進了海峽西岸現代農業和閩臺茶業的發展。
昨日,“茶博會”組委會有關負責人透露稱,此次一家臺資企業參展,準備投資2億美元發展農業項目,此舉必將*大推動海峽兩岸農業的發展。
茶鄉農民收入一半與茶有關
茶產業已經成為解決農村就業、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泉州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全市現有茶園面積2.51萬公頃,產量3.16萬噸。其中,安溪縣茶園面積1.59萬公頃,茶葉產量2.27萬噸;永春縣茶園面積0.60萬公頃,茶葉產量為4700多噸。目前,泉州涉茶產業的產值已達50億元。在茶鄉安溪,全縣108萬人口中,有13萬戶農家種植茶葉,有70萬左右的人口以茶為生或從事與茶相關的行業。
泉州烏龍茶名滿天下
提到“烏龍茶”,大家立即會想到泉州,特別是安溪的“鐵觀音”,但“烏龍茶”又不止“鐵觀音”。泉州烏龍茶除鐵觀音外,還有黃旦、毛蟹、本山、色種、佛手、水仙等,還有大葉烏龍(高腳烏龍、小葉烏龍(矮腳烏龍、軟枝烏龍、笠枝烏龍等制成的烏龍茶產品。泉州的烏龍茶主要名茶有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永春佛手、閩南水仙等。閩南烏龍茶在日本、東南亞深受歡迎。 #p#分頁標題#e#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泉州烏龍茶可謂名聞天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實施**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茶企爭創**的優惠政策,企業更加重視創新營銷策略,培養品牌文化內涵,提高品牌服務質量,涌現出鳳山、八馬等一批茶企**。其中,鳳山、八馬、日香、泉巖、理想等品牌相繼榮獲******。
據悉,為加大生態茶園建設力度,市政府將在3年內從農業產業化資金中撥出500萬元支持安溪茶葉產業化水平的提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福臨門VS金龍魚》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