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瓊海市、文昌市等地的 香蕉收購價跌至平均每公斤0.2元,低迷的 價格讓蕉農一籌莫展。目前,香蕉是 海南*大宗的熱帶 水果,今年全省種植面積達75萬畝,產量占全國市場的六分之一。圖為海南省瓊海市塔洋鎮農民收獲的香蕉被用來喂豬。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廣東省徐聞縣本來是喜事連連——先是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把“中國香蕉產業**縣”的稱號授予該縣,后是今年該縣香蕉獲得了大豐收。但出人預料的是,繼美譽和豐收之后,蕉農卻笑得苦澀甚至欲哭無淚——香蕉每公斤0.06元,這一歷史*低收購價,正在重創徐聞香蕉產業。目前,有的蕉農已開始把成熟的香蕉當成飼料喂豬。有的蕉農干脆讓成熟的香蕉爛在蕉園里,這樣可少賠收獲后上市的工錢。
今年3月以來,關于香蕉的波瀾不少,“蕉癌”流言和“香蕉含類似SARS病毒”謠傳都曾對蕉農構成打擊。然而對于目前徐聞香蕉產業出現的困境,有專家明言:“蕉癌”流言也罷,“SARS病毒”謠傳也罷,這些都不是左右香蕉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蕉價*終還要由市場說話,市場供過于求是價格大跌的主因。事實上,就在徐聞縣,這幾年已經分別出現過青椒、菠蘿豐收之后丟在地上沒人要的現象。
這不由讓我們想起今年四五月份 豬肉市場與香蕉行情完全相反的問題——豬肉價格一個勁地往上漲,引起大眾廣泛關注甚至恐慌,以至國家都預備動用儲備肉了。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正是養豬戶叫苦不迭的時候,一頭近百公斤的大豬甚至能讓養豬戶賠本上百元。如果養豬戶早知道今年四五月份豬肉的行情,去年哪能信心喪失盲目出欄呢?
冷觀香蕉與豬肉市場的冰火兩重天,我們不僅能看到市場的變幻離奇和*富規律的內在張力,也體會出中國農民與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仍然相隔甚遠。
還拿今年發生的事情為例,當“蕉癌”流言已經成為社會熱點,香蕉市場開始出現異常的時候,分散經營的蕉農卻對此幾乎一無所知,他們既不知道一場看不見的災難正在襲來,更缺乏自我救助的意識和能力。又比如,目前肉價上漲雖然有所緩解,但豬肉價格仍在高位游移。這自然會帶動生豬收購價上漲,讓養豬農民喜出望外,很多人都在購買價格不菲的仔豬加大補欄力度,期望著下一階段賣個好行情。但就在養豬戶大量補欄甚至很多農民重新加入養豬業的時候,專家們已經提示養豬“散戶”注意防范風險,千萬別重蹈豬多肉賤的覆轍。但有多少養豬戶能聽到這些意見呢?山東一位農民說:“我其實也訂了兩份報紙,但報紙上的信息既不詳細,也不清楚,何況報紙經常晚到好幾天。”——這是一些把中國農業信息化置于尷尬處境的事實,農民需要關于市場供應和需求的信息,也需要像暴風雨一樣突然來臨的負面信息,但是他們沒能有效獲得。
目前,發達國家的農業信息化大多通過終端PC加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而根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97%的地市和80%的縣級農業部門已設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構,可以直接向農民傳遞信息的農村信息員已發展到18萬人,全國80%左右的地級和4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建立了局域網,80%的鄉鎮信息服務站擁有計算機并可實現聯網。但我們也無法回避:其一,我國農民文化素質不高,信息化意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掌握計算機技術往往是奢談;其二,中國農業網站數量甚至超過了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但卻沒有發揮實際效果;其三,政府花巨資建設了農業信息網,信息到了大部分鄉鎮,剩下的“*后一公里”,即信息直接進入到分散農戶家里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很好地解決。
今年的香蕉與豬肉市場再次警告我們:農業信息化是中國信息化的主角,但也是潛在問題*多的領域之一;農業信息化不在于農村裝了多少電腦,而在于內容和實效;農業信息進村入戶且有效發揮作用的“*后一公里”問題是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這個問題**不解決,類似香蕉與豬肉市場的怪象還將上演。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