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達能娃哈哈之爭進入了*敏感的階段。
5月8日,娃哈哈和達能在杭州再次召開董事會會議,參會雙方分別是達能亞太區總裁范以謀和合資公司董事長宗慶后等。
一位接近談判的人士對記者透露,此次會議從早上開始,一直開到當天晚上9點多,雙方圍繞著非合資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宗慶后的態度是“必須修改原先的合同,同時允許非合資公司產品與合資公司產品之間的競爭。”而達能則拒絕了宗慶后的提議。
隨后的5月9日,達能宣布對娃哈哈啟動了“相關程序”,而娃哈哈方面也宣稱“將給大家一個合理的交代。”
范以謀杭州四日
據記者了解,達能亞太區總裁范以謀在5月8日一早趕往杭州,參與了董事會的召開,同時私下里與宗慶后進行了會面,但無論是董事會上還是密會均以失敗告終,宗的態度沒有絲毫變化。與之前相比,還加了一條必須允許其非合資公司產品可以與合資公司產品進行競爭的意見,這點讓達能無法接受。
“那是*核心的問題,怎能讓步?”一位達能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談判未果后,范以謀留在杭州4天繼續周旋此事。范將繼續和娃哈哈及相關責任部門進行接觸,試圖此事有些突破。
記者獲悉,5月9日上午,范以謀將此次董事會的一些關于娃哈哈事件的談判和討論情況,匯成書面材料遞交給了浙江省政府。
據悉,范以謀只身杭州的主要目的是緩和目前談判的僵局,他將繼續與宗慶后接觸。同時也是為了試探浙江省政府的口氣,尋求某種支持。
達能在發給本報的《達能集團關于娃哈哈事件進展情況的通告》中表示:2007年4月9日,作為合資企業的大股東,達能集團向娃哈哈合資企業的董事長寄出了正式的書函,要求他代表合資企業起訴未經合法授權、非法銷售與合資企業相同的“娃哈哈”品牌產品的杭州娃哈哈食品飲料營銷有限公司。這是我們采取法律行動的**步,并為解決爭端設立了30天的期限。
達能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至今沒有放棄通過和平協商解決爭端的希望。”
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意味著達能開始了啟動法律程序前的“熱身”,在30天的期限之后,達能一邊準備法律訴訟,一邊仍寄希望于和平談判。
記者致電娃哈哈相關人士,對方均拒絕接受采訪。
雙方的籌碼
事實上,范以謀的砝碼在于法律層面,這也是達能屢次舉起法律大旗的原因。
記者通過有關途徑看到了的達能與娃哈哈當初簽訂的原始合同,其中規定:商標使用許可的三類公司分別是娃哈哈合資公司、為合資公司加工產品的公司、生產和經營與合資公司不競爭的公司。
據悉,當年雙方對品牌進行了評估,并作價1億元人民幣,當時這一評估已經以作價的形式體現在合資公司的合同里。記者從合同上看到以下條款“達能根據協議,以自己占股權的比重出了5000萬元人民幣打入了雙方合資公司的賬目里,而娃哈哈則以其他形式來表現。”這就意味著此后娃哈哈的品牌就賣給了合資公司。
據記者了解,此合同在1996年2月17日被浙江經濟貿易委員會批準,第二日對合資公司頒發了營業執照。
而宗慶后的砝碼在于,除了有當地政府的支持外,還對娃哈哈合資與非合資企業有強勢的領導權,這讓宗慶后有了“既得事實”,而有底氣向達能叫板。
深諳國情的宗慶后至今對娃哈哈的管理權保持著高度的控制力。在過去十幾年中,雖然達能向娃哈哈有數億元的投資,但卻一直無法真正掌控娃哈哈。
爭奪非合資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此時浙江省政府態度“微妙”主要原因是:作為娃哈哈合資公司的股東之一的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上城區擁有46%股權,而宗慶后和娃哈哈工會擁有剩余的股權,這表示其中牽扯到國有資產成分,讓浙江政府進退兩難。
記者了解到,去年宗慶后曾想收回杭州市上城區手中的股權,但是由于達能強行并購一事而暫時擱置。
有法律界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達能*終將娃哈哈告上公堂,作為其中國有資產的所有者的浙江省政府將難免牽扯進來。
相關部門表態之前,達能與娃哈哈的爭奪將依然激烈,主要集中在爭奪其40家非合資企業。
而這40家公司,大部分從成立之時就被宗慶后牢牢控制,更是構成了其財富帝國中的重要環節,所以達能的強行收購讓他萬分惱火。
記者通過調查獲悉,宗慶后成立的非合資公司主要是由以下5家投資公司投資的,分別是:浙江娃哈哈實業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廣盛投資有限公司、杭州蕭山順發食品包裝有限公司、紅安永盛投資有限公司、廣元金信投資有限公司。
其中由杭州娃哈哈廣盛投資有限公司與杭州蕭山順發食品包裝有限公司完成了對其中18家主要非合資公司的投資,而廣盛公司宗慶后控股60%,娃哈哈工會40%;順發食品宗慶后控股58.66%,娃哈哈工會34.53%,37位個人股東5.32%,杜建英1.49%。
而2003年4月之后,由上面投資公司投資的20家非合資企業,有16家都有注冊在境外的外資企業入股,而其中絕大部分被這些外資控股。
其中一家名為恒楓貿易有限公司的外資公司控制了11家,在2006年一年里這家外資公司完成了6家娃哈哈分公司的股權控制。
據悉,目前這些非合資公司總資產已達到56億元人民幣,在2006年利潤更高達10.4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基于非合資公司巨大利潤和其不斷的增長,讓達能又愛又怕,愛的是一旦收回將為其產生巨大效益,怕的是這些非合資企業正在逐漸爭奪合資企業的市場,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關注:調味品保質期》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