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我國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市場覆蓋面窄
運動營養食品產業在西方國家已有30年的發展歷史,1999年美國運動營養市場的總銷售額為17.7億美元,2001年增長到31.2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76%。
國內運動營養食品產業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當時競技體育運動人群對運動營養的迫切需要,催生了運動營養食品市場。中國食品科學學會運動營養食品分會秘書長、北京康比特公司總經理白厚增對當時的情況深有感觸。
上世紀90年代,興奮劑問題正困擾著國際體壇。據白厚增講,時在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工作的楊則宜教授很清楚,如果有好的運動營養品,不用興奮劑,運動員的體能也能得到恢復和促進。
但在當時,運動營養、運動營養食品在我國都是太陌生的名詞。有需求,但是沒有條件付諸實踐。“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好的運動營養技術與良好的市場運作相結合,好的機制與市場結合”,1998年,康比特誕生,開創了國內運動營養食品產業。
白厚增說,到目前,康比特公司與國家排球隊、田徑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體操隊等涵蓋奧運會及亞運會的幾十支國家專業集訓隊及各省市專業運動隊建立了合作關系,為他們提供專業的運動營養食品和科學的運動營養監控服務。
1984年,由廣東健力寶飲料廠首創的運動飲料,一度被譽為“中國魔水”,近年來,運動飲料品牌“體飲”、“脈動”、“威能”、“康比特健身飲”等紛紛進入市場,“但是市場的覆蓋面很窄,遠不能形成美國加得樂運動飲料那樣的走勢。”楊則宜說。
?
缺少長線投入
我國保健品產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保健品市場*紅火時,全國生產企業多達3000多家,產品4000多種,銷售額突破300億元。
然而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運動營養食品分會理事長楊則宜苦惱的是,風光一時的保健食品往往都因為夸大宣傳等原因,*終將自己帶進“死胡同”。*近5年來,我國衛生部門批準的保健食品接近3000種,真正在市場上能夠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我國保健品產業是這樣的狀況,運動營養品作為功能食品的一個特殊類別,市場就更不成熟。”
據楊則宜介紹,在我國保健食品管理部門設定的27項食品功能中,只有增強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改善睡眠功能、緩解體力疲勞功能、提高抗缺氧耐受能力和改善營養性貧血功能等6項是與運動相關的,也就是只有這6類保健食品有可能成為運動營養食品。
“然而,即使在這僅有的6項功能范圍內,大型的食品企業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更談不上長線的技術和研發的投入,僅僅只是炒作運動營養品的概念。”楊則宜說。
白厚增也深切感覺到,現在一些企業不太愿意做研發,或者只是短期的研發,急功近利,或者只是國外的產品換個包裝。“但是,康比特要做,因為要做大這個產業,就一定要有自主研發。”
市場亟待拓展
“國內屈指可數的專門從事運動營養品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所占有的市場大多局限于專業運動隊和健身俱樂部。”楊則宜說。
2002年的統計顯示,我國的健身參與者已超過4億。與此不相適應的是,由于缺乏合理的營養指導,健身者不知道采用運動營養食品的補充來保證*佳的健身效果。所以,目前運動營養食品產業的現狀,還遠遠滿足不了我國4億多健身人群的需求。“我國的運動營養品市場潛力巨大,亟待有識之士去開發和培育。”楊則宜語氣迫切。
企業牽頭定標準
運動營養食品行業有兩個關鍵詞:安全和有效。一個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行業中各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往往需要在政府的積*推動下,以企業為主體,在行業協會的監督下形成統一的國家質量標準與行業標準。
“三年前,我們就考慮行業的標準問題,要從理論上和組織上確保這個東西從根兒上是被認可的。”白厚增**做的一件事就是組織成立了運動營養食品分會,在科協和民政部備案,有了名分,但他并沒有止步。
一個中小企業牽頭做一個行業的標準,白厚增體會到了****的挑戰,“我們不停地跑不停地追,因為有的時候報上去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年都沒有回應,而我們做這個標準的時候,從開始立項就高度關注事情的進展。”白厚增認為,制定行業標準,不單是政府或者技術部門、專家抑或研究所的事。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一個行業興起后,往往幾家大的企業就會牽頭推動標準的制定,這是對行業對消費者負責。”于是,三年的時間,白厚增就牽頭承擔起了這項繁重的工作,“現在所有的程序都已經走完,即將通過*后批準。”現在白厚增如釋重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