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本國遭禁,日韓聚氯乙烯(PVC 食品保鮮膜大舉進入中國。由于使用PVC食品保鮮膜一個人1分鐘可以包20多份商品,同時還可以用機器包裝,所以國內超市大都愿意大量采用PVC保鮮膜。
聚氯乙烯食品保鮮膜為什么會在日韓兩國遭遇“禁售令”?據專家介紹,PVC食品保鮮膜對人體有比較大的危害,這種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析出,隨食物進入人體后,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特別是干擾人體內分泌,引起婦女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礙甚至精神疾病等。由此可見,無論從食品安全,還是從人體健康的角度來說,“禁售令”無疑是符合國民需要的。正因為危害嚴重,歐洲早在數年前就禁止使用PVC作為食品包裝材料。
可是為什么日韓兩國“禁售令”下的產品卻能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呢?原來雖然PVC保鮮膜存在危害,但是我們國內法規并沒有禁止,也沒有明確限制PVC食品包裝。更讓人感到詫異的是,我國對食品級聚氯乙烯成品的國家標準竟然還是衛生部在1988年頒布的老條例。這樣一個顛倒的“貿易現象”讓筆者想起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關稅和數量限制是影響國內相當一部分產品出口的主要壁壘;而現在,嚴格的技術標準,復雜的質量認證,以及名目繁多的在包裝、標志和衛生及環保等方面上的要求構成了新的技術壁壘。可為什么國外的商家在中國卻沒有碰到類似的這些技術壁壘呢?歸根結底,就是我們雖然在形式上加入了世貿組織,可是一些法律條文、一些行業規定、一些安全指標還遠遠落后于“國際慣例”或者是“國際標準”。比如對食品級聚氯乙烯成品的國家標準,一個條例用了近18年。過去制定的老標準顯然已跟不上時代的節拍。
在國外紛紛提出禁止或者限制PVC食品包裝時,國內也應該有所行動。一個近18年不變的國家標準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有的時候不是人家故意要把中國制造成“消廢”市場,而是中國的市場準入制直接造就了滋生“消廢”市場的土壤。而要清除這個土壤,國家相關立法部門理應時刻關注國際上行業標準的變化,即時作出相應的回應,而不是坐等“垃圾”上門。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