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2 來源:互聯網
2月21日,《“十三五”國家
源頭治理:實施高毒、高
畢井泉介紹,規劃強調治理關口前移、源頭把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底線。
在食品方面,提出開展食用農產品源頭治理,實施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行動,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40%以上,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以上。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支持良好農業規范
藥品方面,從源頭全面提高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已批準藥品加快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對新申報藥品嚴格審評審批要求。批準上市的新藥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導向、具有明顯的療效,改良型新藥要體現改良優勢。鼓勵研發創新,推進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加強藥品研發數據保護,推進藥品醫療器械注冊審評項目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對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和臨床急需藥品實行優先審評審批。
全程監管: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全鏈條可控
如何保障食品和藥品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全鏈條安全可控?
畢井泉表示,規劃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藥品從實驗室到醫院提出全程控制、全鏈條監管的要求。嚴格落實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使用、檢測、監管等各環節安全責任。
食品規劃提出嚴把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關;落實地方尤其是縣級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責任,加大對校園、小攤販等重點區域和對象的日常監管;對冷鏈貯運等重點環節強化監管;實施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明廚亮灶”;實施進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推動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設。
藥品規劃提出加強藥品研制、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監管,建立藥品檔案,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淘汰長期不生產、臨床療效不確切、安全風險大的品種。全面實行基層網格化監管,做到“定格、定崗、定員、定責”,及時排除風險隱患,避免出現監管死角。
重點治理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嚴查藥品生產摻雜使假
在食品和藥品領域,有一些問題長期存在,比如制假售假,規劃將如何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
“兩個規劃突出了食品安全就是要堅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藥品安全首要是堅決打擊制假售假等直接危害廣大群眾生命健康的行為。”畢井泉說。針對食品行業“潛規則”問題、藥品臨床數據造假以及打擊懲處力度不足等“老大難”問題,提出了強化專項整治、加強稽查執法、推動行刑銜接、推動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入罪等措施,所有違法行為都要處罰到自然人。
食品規劃提出重點治理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工業明膠生產食品、使用工業酒精生產酒類食品、使用工業硫磺熏蒸食物、違法使用瘦肉精、食品制作過程違法添加罌粟殼等物質、水產品違法添加孔雀石綠等禁用物質、生產經營企業虛假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保健食品標簽宣傳欺詐等10項危害食品安全的“潛規則”和相關違法行為。完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國家禁用和限用農藥名錄、食用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研究破解“潛規則”的檢驗方法。
藥品規劃提出加強臨床
風險管理:“米袋子”“菜籃子”主要產品納入監測評估范圍
[上一條]:
[下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