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11月6日凌晨,據彭博社消息,作為世界*大的棉花進口國的中國,已批準采購巴西棉花以重建其儲備。當前,我國儲備棉庫存緊張,市場預期通過收儲來補充庫存是必要的。
11月5日,習主席于進博會上表示要“繼續擴大市場開放”及“繼續完善開放格局”,因此采購巴西棉花的消息難言空穴來風。收儲傳聞來襲,不得不令期貨市場把交易重心往收儲政策上靠。對于未來收儲政策的真面目與影響,值得思考和探究。
產銷缺口仍存,收儲預期明確
在2019年4月公布新年度拋儲計劃后,相關部門也提到未來對于收儲的打算。對于目前棉花儲備形勢而言,的確存在收儲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2019年棉花消費量下滑明顯,但產銷缺口依然存在。結合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間工業庫存、商業庫存變化,及2019年1-9月進口量和儲備棉輪出量,我們大致可以估算出2019年1-9月國內累計消費棉花543.06萬噸,月均消費60.34萬噸,借此推算全年消費為724.08萬噸,因10月后進入紡織淡季,預估全年消費大致在700萬噸上下。雖較農業農村部預計的805萬噸消費量(2019/20年度預測值)出入明顯,但相比較于580萬噸產量預估來說,產銷缺口依然達到120萬噸左右。隨著近幾年連續拋儲,中國國家儲備棉數量已從1095萬噸高位下滑至152 0173 3840萬噸左右。不考慮進口情況下,剩余儲備棉從質、量而言,難以達到保障國內棉紡織業消費要求。因此輪入棉花,重建儲備,迫在眉睫。
關于收儲預期的兩大猜想
當下環境,盡管收儲預期十分明確,但收儲對象存在爭議。雖在內弱外強背景下輪入外棉,從成本端角度來考慮,這并不是一個賺錢買賣。但就實際而言,收儲內棉可能性不大,或將僅僅只收儲一部分內棉。相較之下,收儲外棉,可能性更高。
產銷缺口的存在疊加儲備棉重建的預期,幾乎可以解讀為當下需要依靠輪入外棉來鞏固未來儲備棉安全。因為若僅僅輪入內棉,無異于扒了東墻補西墻。而輪入外棉,才是真正為棉紡織業提供新的供應源頭,保障棉花供給。
從供給安全角度看,輪入外棉可能性大,但市場仍抱著輪入內棉抬升國內棉價期盼。尤其在今年棉價跌跌不休形勢下,收儲內棉預期不缺支持聲。輪入內棉成鄭棉多頭一大底氣,甚至不少軋花廠也抱著對內棉收儲期待來賭后市。
儲備棉政策調控,更多意義在于保障供給量,維護合理的內外價差,而非在于調控國內棉花**價格,所以該政策對棉價提振十分有限。一般而言,收儲內棉,當然可以在短期內提高國內棉價。但價格只是溫度計上的讀數,客觀反映當下市場供求格局。收儲內棉手段無異于是用手焐熱溫度計的玻璃泡,僅僅帶來讀數提升,而無法改變市場真實溫度。今年下跌行情,驅動因子更多在于需求疲軟。所以解鈴還須系鈴人,能夠帶動棉價反轉的驅動,必然還是取決于需求端復蘇情況。在市場溫度沒有回暖背景下,短期內人為地拉高國內棉價,使紗廠陷入訂單缺乏下且原料成本抬升的困局,無疑等于讓真正的需求方里外吃癟,挫傷需求端復蘇積*性。
庫存去化中,牛市需等待
從2016-2018年這3年間,每年將近250-300萬噸的棉花拋儲量抑制住國內棉價波幅。經過儲備棉去庫存階段,國內棉花庫存呈現出明顯去化趨勢,市場看漲預期一度甚濃。庫存壓制仍存在,除中國外,全球棉花期末庫存處累庫存狀態,將對國際棉價漲幅形成長期性抑制。而在中國紗廠產能向外轉移趨勢下,國際棉價就是國內棉價的天花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