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2018百草纖維紡織科技
成果轉化貢獻獎
當前,中國紡織行業處于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紡織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學科與專業領域的科研、人才培養、成果推廣與轉化的積*性,今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繼續開展“2018百草纖維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的評選工作(原“中科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自今年起更名為“百草纖維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
據悉,“2018百草纖維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公布表彰。今天正值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日,我們有幸邀請到本屆貢獻獎贊助方與去年獲獎者,講述一線紡織科技工作者的心聲。
青島百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甄麗: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勢在必行
“希望通過成果轉化貢獻獎的評選工作,為行業挖掘出科技人才,并推廣優勢科研成果,助力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TAweekly:“成果轉化貢獻獎”是對各領域一線紡織科技工作者專業素質的肯定。百草贊助該獎項的機緣與出發點是什么?
甄:當前,中國紡織工業的創新成果轉化率依然較低。長期以來,研究成果本身未能滿足社會市場需求,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和決定性作用發揮得不明顯、不充分,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快速轉化,造成了社會資源、國家資金都不能得到有效使用。
因此,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緊密結合,更多地組織科研人員在市場中找到需求,與企業共同研究開發新產品新項目,通過“成果轉化貢獻獎”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是勢在必行的。這也是百草贊助該獎項的出發點。
TAweekly:您認為,當前,中國紡織工業在創新能力、科技研發方面處于什么樣的水平?進一步提升紡織科技研發投入與科研成果轉化率的關鍵是什么?
甄:當前,中國紡織工業在創新能力、科技研發方面處于****水平,提升紡織科技研發投入與科研成果轉化率的關鍵,是國家政策支持和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讓研發人員和企業的收益都能得到保障,這樣能調動研發科技人員和企業的積*性,從而更好的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
TAweekly:您認為,“成果轉化貢獻獎”的設立與評選,將對中國紡織行業帶來哪些積*的作用?
甄: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通過“成果轉化貢獻獎”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人才和創新團隊。為我國紡織轉型升級,實現紡織強國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TAweekly:未來,在推動中國紡織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方面,百草還將進行哪些有益的實踐?
甄:今后,百草將繼續整合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資源,儲備和引進高端人才,按市場需求設計項目,推廣研究成果。企業將沿著差異化、個性化的方向融合到紡織服裝產業鏈中去,以創新模式有效促進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科2017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
獲獎人陳秋飛
陳秋飛,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工程師。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PAN基碳纖維研究,江蘇省“333工程”重點培養對象,主持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先后榮獲10余項省部級獎勵,申請發明專利19件,發表論文30余篇。
“這個獎項的獲得是對我多年來從事一線工作的肯定與鼓勵,也是對我的團隊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的認可和褒獎,更是對我們多年來辛勤付出與不懈努力的*好回報。”
中國紡織工業具有非常悠久歷史,天然纖維領域甚至部分化學纖維領域在創新能力、科技研發方面已處于國際**地位,然而,國內碳纖維這一新興行業卻因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等難題一直被日美等發達國家所壟斷。
歷經多年一線奮戰,陳秋飛不僅解決了高粘度紡絲原液制備、原絲高致密高取向化、均質預氧化碳化等難題,更成功攻克了目前制備高性能碳纖維公認的*先進技術——干噴濕紡技術,并利用干噴濕紡技術實現了T700級、T800級碳纖維千噸級產業化,承擔了多項國家軍品配套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核工業、碳/碳復合材料、壓力容器等軍民領域。
“近年來,隨著國內對碳纖維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政府部門的越來越多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國產碳纖維領域迎來了質的轉變。”陳秋飛說。如今,國產碳纖維逐步實現了進口替代,2017年中復神鷹實現了百噸級出口,是國內**一家實現碳纖維批量出口的企業。
“當前,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偏低,基本維持在30%左右。”陳秋飛認為,主要原因是行業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而“成果轉化貢獻獎”的設立,將有助于提升紡織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人才培養、成果推廣與轉化等方面的積*性。
“獎項是對長期從事一線的科技工作者的一種肯定與褒獎,能夠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能與知識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不僅有助于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順利實施,加快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對行業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陳秋飛說。
“中科2017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
獲獎人張清華
張清華,東華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高性能纖維的研究工作,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0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6項,發表論文100多篇。
“對我來說,這個獎項的獲得既是鼓勵和肯定,更是一份鞭策和責任。”
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在智能制造、綠色環保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中國紡織行業的科技水平也從原來的跟蹤、消化吸收向自主創新發展邁進。
張清華認為,國家和社會對環境及節能方面的要求加強,正迫使傳統的紡織工業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創新。而隨著高性能纖維及紡織品逐步在軍工、建筑、醫療、環保等領域的拓展應用及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紡織工業遇到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機。
“目前還有很多核心技術我們尚未完全掌握,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繼續努力創新。”張清華認為,要進一步提升紡織科技研發投入與科技成果轉化率,**要有應用目標的導向。在新時代大背景下,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大的導向。
張清華坦言,去年榮獲成果轉化貢獻獎,深受鼓舞。“作為一名一線科技工作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會繼續抓住高性能纖維這個研究方向,扭住不放,在成果轉化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成果轉化貢獻獎”設立的目的,是要激勵廣大的紡織科技工作者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開展應用性研究,推動紡織產業轉化,同時培養大量的應用型的紡織人才,促進紡織行業健康發展。
“在我們這個領域,堅持數十年攻克一個技術難關的人很多。就是這份家國情懷和精神追求,使人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可以說每一份成果都是堅持的結果。”張清華感嘆道。
“中科2017紡織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
獲獎人張葉興
畢業于蘇州大學(原蘇州絲綢工學院)化學纖維工程專業。現任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主要從事化學纖維技術及企業管理工作,從產品開發、技術攻關、車間建設到企業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
“獲得’成果轉化貢獻獎’的榮譽,既是對我及公司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責任重大。”
張葉興認為,當前,中國紡織工業在創新能力及科技研發方面,在國際上處于相對薄弱水平,必須要加強原創技術的研發,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未來,中國紡織科技的突破創新將集中在綠色制造方面。”張葉興表示,如聚合新型催化劑的研發,能替代目前具有環境污染的銻系催化劑,具有環保優勢,是目前國際上前沿聚酯催化劑技術,將**我國聚酯環保催化劑應用的發展,以及生物基纖維、智能纖維的研發等。
“成果轉化貢獻獎”的設立,旨在進一步提升紡織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學科與專業領域的科研、人才培養、成果推廣與轉化的積*性。張葉興表示,獲得“成果轉化貢獻獎”的榮譽,既是對其個人及公司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責任重大。
“‘成果轉化貢獻獎’充分調動與激發了紡織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促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帶動中國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張葉興表示,國望高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致力于技術創新,持續提升科技水平、品牌價值,不斷把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成果轉化帶動行業轉型升級。(世界服裝鞋帽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