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一)生產情況
全省植棉面積減幅較大。由*初預測的減幅20%至30%、直至目前的40-50%。農業口徑統計面積400萬畝左右,湖北省棉花預警系統調查面積不超過 300萬畝,預計總產同比減幅40%左右,隨著收購即將結束,業內爆出了比此更低的傳聞。我省棉花常年總產維持在40-60萬噸。公安縣是我省傳統主產棉 區,今年面積減幅近半,減幅*深的鄉鎮達80%,*少也有30%。
植棉收益下降。今年我省農民
來年植棉意向不一。明年的植棉計劃出現兩種觀點,鄂東區部分農民反映今年冬瓜畝產值達萬元,計劃明年進一步調減棉田改種冬瓜。荊州、枝江等地農民則表 示,今年玉米、小麥、稻谷等農產品價格全線下跌,連本都保不了,還沒企業收購,相比而言棉花有人收購,略有盈余,并且當地土質只適合植棉,如果籽棉收購價 可達3.2元/斤以上,還是偏向種棉花。因此,有種觀念認為明年棉田面積將有小幅度恢復。
(二)流通情況
新棉市場異常冷清。我省8月初就有新棉上市,市場觀望氛圍濃厚,直至9月中旬才有部分200型企業試水收購,國慶節后市場稍有松動,少數400型企業陸續開秤,但收購進度遲緩,開秤價3元/斤左右,隨后逐步下調至2.8-2.85元/斤,與棉農期望值有一定差距。
400型企業開工不足。今年全省只有22家400型企業開工,占400型企業的15.7%;截止11月30日,我省送公檢數量11337噸,同比下降83%,公檢量雖不能完全反映400型企業的加工量,但至少折射出400型企業的市場參與度*低。
200型企業優勢顯現。今年200型企業的“短平快”優勢盡顯,行業認為今年200型和400型企業的收購總量比為6:4,200型企業經營效益普遍好 于400型廠。僅襄陽地區就有50-60家200型企業參與收購;公安縣獅子口鎮原有16家200型廠和1家400型廠,今年13家200型企業開秤收 購,400型企業沒開秤, 200型企業共收購皮棉6000多噸,目前已銷售3/4。今年地產棉銷售順暢,據悉全省地產棉已銷售60-70%,潛江某400型企業加工皮棉2000多 噸,目前全部銷售完畢。但因400型企業收購量不大,一般在1500噸左右,導致噸平成本高,限制了其規模效應。
棉花企業赴疆開拓收 購。因本省資源不足,今年我省有40多家棉花企業到新疆租廠收購。除銀豐集團的7家自有企業外,其他均以租賃形式與當地企業合作,異地收購成本高于當地企 業近千元/噸,因資金受限沒能把握*佳收購時機,加之今年新疆資源減少、早期花質量差,行業分析今年進疆包廠虧損已成定局。預計我省在疆企業收購量可達到 新疆總產的8%以上。
棉花流通企業經營虧損面增大。上年度,全國20%的棉花加工流通企業經營基本保本,70%企業虧損,僅10%企業略有盈利。今年棉花貿易更為艱難,利潤空間狹窄,隨著時間推移,財務費用、倉儲保管費將進一步吞噬利潤,能實現經營持平實屬萬幸。
(三)紡織情況
紡織形勢持續蕭條,生存經營環境進一步惡化,經市場洗牌,紡織行業逐步形成了兩*分化的局面,即10%的企業賺取了90%的利潤。2010-2015年全國紗錠量下降了30%以上。
紡織廠關轉停現象越來越多,業界分析今年全省棉紡織開工率有一半以上就很樂觀了。黃梅某鎮是小型紡織廠扎堆區,鼎盛時有20-30家小型紡織廠,今年開 工不過數家;河南新野緊臨我省襄陽,紡織園區紅火時有上百家紡織廠運轉,今年只有2-3家企業維持運營,其他全部停工,一片慘淡景象。這種現象在業界并非 個案,擁有6家分公司、5000名員工的溫州莊吉集團破產;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總資產超20億元的浙江紅劍集團停產;華東紡織大廠、擁有5000名員 工的寶利嘉老板跑路;曾獲聯想注資、擁有5000多名員工的維斯凱集團老板卷款跑路;在紡織聚集的紹興、汕頭、長樂、東莞等地,破產倒閉的中小紡織企業更 是不計其數。同時,有些能及時實現轉型升級,技術品牌創新的紡織企業保持了良好的增速,但類似企業在整體行業中所占比例不大。
(四)市場形成的原因
從以上不難看出,整個棉花產業深陷困境,分析市場形成的核心原因有兩條,一是消費動力不足,二是國儲棉庫存高企,具體表現為:
1、棉花消費逐年萎縮
近年業內對我國棉花消費量持質疑態度,官方統計數據是700萬噸,但業界和期貨界認為近年化纖用量逐步提高,預測今年棉花消費量600-650萬噸較為 客觀,行業也流傳500多萬噸消費量的觀點。ICAC數據顯示,2010年-2015年中國棉花消費減少286萬噸;USDA認為減少370萬噸;中棉協 認為減少440萬噸。
2、進口棉紗沖擊國內市場
從2011年至今,中國棉紗進口量由60多萬噸上升到200多萬噸,今年進口棉紗230萬噸,同比增加近20%,進口棉紗比國內棉紗低1000元/噸左右,相比國內棉紗具有**的成本優勢,企業**進口棉紗,抑制了國內棉花消費。
3、紡織出口向東南亞轉移
用工、用料、融資、稅收成本不斷增加,導致我國紡織以往的成本優勢不復存在,大批企業遷往南亞、東南亞地區;國際紡織進口訂單明顯下滑,截止11月份我國紡織出口額2570.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79%。
4、國儲棉使后勢難有起色
國家關注1100萬噸儲備棉的消化,將會實施拋儲,一旦拋儲將對新棉銷售造成嚴重打壓,業內預測如果明年3月份拋儲,拋儲價*有可能低于市場2000元/噸,將對后期新棉銷售造成致命性打壓,今年棉花價格后期不會有起色。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